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捐宝痴人赵泰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15:06 金羊网-羊城晚报
  家族藏宝无数价值连城,他眼也不眨贴钱捐给祖国

  文/本报记者 曾璇 孙朝方 通讯员 洪虹 图/实习生 林桂炎

  人物小档案:【赵泰来】

  赵泰来,1954年生于广东东莞,英籍华人,文物收藏家、画家,广州市荣誉市民。出生于书香世家,为近代著名外交家、民国司法总长、外交总长伍廷芳的曾外孙。15岁移居香港,继承了祖上一批文物。他先后多次将自己及家族的5万多件收藏品捐赠给国内博物馆,其中包括一批国家一级、二级文物,价值连城。

  9月3日,赵泰来先生在香港获“2005年世界杰出华人奖”,与陈香梅、金庸等同台领奖。该奖由世界华商投资基金会主举,赵泰来因向祖国捐赠众多文物获得此奖。

  我们一次次设想着赵泰来的模样。可赵泰来先生真的出现在眼前时,还是让人吃了一惊,为他的普通吃惊———纯棉格子衬衫、灰蓝休闲裤,笑呵呵的,讲起话来活像“老顽童”。

  清茶一杯,薄酌两盏,赵泰来的传奇人生,如画卷般徐徐铺展开来……

  遗产前保管人:姨妈

  为保“古董地窖”终生未嫁

  赵泰来说起25年前的那一天,依然难以置信。那天,他打开了“月光宝盒”———家族封存80多年的仓库。看着里面堆积的成千上万的木箱,他目瞪口呆。

  “之前,姨妈只说家族有一些东西要继承,还说对什么人都不能讲,神神秘秘的,谁知道会有那么多宝物!”

  赵泰来祖居新加坡,祖父和父亲在香港挂牌行医。新中国成立后,父亲携家小回到东莞老家,在虎门镇医院当起了普通医生。1954年,赵泰来出生。

  儿时的赵泰来很不理解,问父亲:在香港好吃好住,回来干吗?父亲长叹:仔啊仔,人家不理解我,你也不理解我吗?

  当时,赵家人大都在香港,赵泰来的叔公赵聿修更是太平绅士、元朗富豪。1969年,“文革”中失去双亲的赵泰来到香港投奔亲人。因祖母与黄君璧、张大千、赵少昂等人交好,十五六岁的赵泰来得以师从这些国画大师,学习中国画,还成了赵少昂的入室子弟。

  “1977年,姨妈偷偷告诉我,在香港和欧洲有一批遗产要我继承,再三交待:不能对外泄露一个字!”这批神秘的遗产多少让赵泰来有点紧张。

  不久,赵泰来见到了香港的那部分遗产:两层楼的收藏品。姨妈告诉他,在欧洲还有更多。为了守护这些祖传宝物,姨妈终生未嫁。

  上世纪80年代初,赵泰来接到去英国接受遗产的消息。在自家庄园,他打开了封存多年的地窖门,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木箱,直堆到门口。“存了80多年啦,父亲和姨妈都没见过。我打开几只靠近门口长虫发霉的木箱,稻草、棉花里,全是古书画、陶瓷、玉器、铜器……我不知道仓库有多大,放了多少箱子。但我知道,我的烦恼开始了”!
捐宝痴人赵泰来(图)
上图:赵泰来

  家族风云人物:伍廷芳

  住豪宅捡破烂十年“蚁人”

  一切唾手可得,一切便是身外物。所以,他穿得普通,吃得简单,唯有言行看出特殊,“绅士”起来,给每个人斟茶、每道菜必然先夹给女士;开心起来百无禁忌、不拘小节。

  “捐出去的艺术品,很多我也没去估价,艺术品嘛,讲钱就没意思了。”赵泰来说,家族的收藏品相当部分是外曾祖父伍廷芳所珍藏。伍是清末驻美、秘等国的大使,民国成立后任司法总长、外交总长、代总理,风云际会,成就一世声名。家族藏品经三代人不断收藏补充,传到赵泰来手上已逾数万件之多。

  “为了清理地窖里的东西,我做了十年苦力,几乎天天出去找包装材料。因为不敢找人帮手,只能自己亲自做,当了十年‘蚂蚁’,一点点搬。”赵泰来一脸揶揄地笑:“一看到卖家私的,我就高兴,可以去捡人家丢掉的包装。我当时很出名,周围的人都以为我是捡破烂的,可住着豪宅捡破烂,好奇怪!”他说,由于英国一块包装泡沫卖四英镑,整理那些文物,光包装材料就花了几十万英镑。

  捐宝牵线人:一位记者

  唐卡质素仅次布达拉宫

  上世纪80年代,赵泰来认识了新华社香港分社摄影记者唐理奎,两人成了好友。“唐劝我:这么多好东西,你保管也难,不如捐给国内有能力收藏的博物馆。我想想,自己也没孩子,留着没用,给更多的老百姓欣赏不好吗?捐!”

  于是,家族惊人的艺术藏品开始陆续与国人见面。

  1991年起,赵泰来先后多次向中国历史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江苏盐城博物馆等文化单位捐赠文物、藏品,数量多达五万余件,装了十多个集装箱。香港媒体估价超过八亿元,其实,有些文物,其价值又如何用钱来衡量?单单首批捐给广州艺博院的文物,国家三级以上文物就有约150件,按艺博院的说法,赵泰来的三次捐赠,数量之巨、品种之全为建国来罕见,他捐赠的西藏唐卡(也叫唐嘎,唐喀,是绘画或刺绣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论质量、品级仅次于拉萨布达拉宫的收藏。

  “爷爷、外祖父都喜欢收藏唐卡,最早一幅是晚唐时期的。还有些是我在伦敦拍卖会拍下的。”在海外,大大小小的私人收藏家经常造访,想与这位文物收藏家“合作”,都遭到婉绝。赵泰来只说一句话:“要让这些艺术品给更多老百姓欣赏。要是为了钱,我自己开个古董店不就得了?”

  还是有遗憾

  有人不守信 清单追六年

  整理十年,运了十年。赵泰来把对文物的痴迷献给了祖国。但说起多年来的捐赠,他的遗憾也溢于言表:“捐赠税太高,动不动就要几十上百万元,有时还真捐不起。有的地方不守信用,不尊重捐赠人意愿,文物到手后就藏起来,也不拿出来摆;几个月就可出来的清单,我追了六年才拿到。上百件文物在运送过程中毁掉,有的博物馆不小心毁坏文物还不承认,说没收到,甚至丢掉。”赵泰来深深地叹气。

  “我早就想,有朝一日把这些宝贝全捐给可信赖的地方,就解脱了”,赵泰来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背个背包云游四方,遍览祖国河山。“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赵泰来说,他正准备在东莞建一座国内最大的私人博物馆,十层楼,每层1000平方米,用来展览家族收藏的珍贵文物,预计明年就可落成。

  另一位“奇人”:赵太太

  搞地下工作任他“癫”

  1998年,赵泰来到番禺宝墨园参观后,决定将一万多件藏品捐给宝墨园。当时他只提了一个要求:五年内,宝墨园门票不能加价,不能因此收多老百姓一分钱!

  赵泰来往来于香港、伦敦乃至美洲,充实艺术展品。因为运输费用等,他卖掉了伦敦三处住宅。一次他在伦敦发现了一件铜器,很多博物馆都在抢,他钱不够,二话不说抵押了自家房子和部分字画藏品,终于买下来。那是春秋时期的四铺首铜鉴,堪称国宝。

  “我不算什么,我太太才是个奇人。”赵泰来笑眯眯地说,对自己“发癫”一样向国内捐宝,甚至卖楼,太太一句话都没说过。“自从我捐赠出了名,太太死都不肯和我一起出街。连两个人喝早茶,都是她先去,我后到,走不同的路线,坐下来就吃,也不说话,吃完各行各路,像搞地下工作。”赵泰来讲笑话般说起他的家事,“她对我的朋友说,别人以为我们多有钱,其实这个人把东西都捐了,万一我被绑票,他也没钱救我。”赵泰来说,这么多年,他在伦敦搞他的文物,她则自认“普通小女人一个”,开中国餐馆消磨日子。

  我们问赵泰来先生,这么多文物,为什么不拿去拍卖?他笑笑:“钱够用啦,想让同胞分享家族藏品,多推广中华文化,留着藏着干什么?”问他捐出的宝贝中,他最喜欢的有哪些。他扳着指头数给我们听:“来自圆明园的菊花石;明嘉靖的官窑青花大鱼缸;紫檀龙椅———我在故宫博物院看过,应该是一套的。”“那个鱼缸,这么大”,赵泰来用手比划着近一米的直径,“某香港文物商出600多万港元跟我买,我不卖!呵呵!”

  (日京/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