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参加抗战我们无悔的选择”访柯棣华夫人郭庆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15:2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5日电(记者周岩 朱林)她和柯棣华医生相识、相爱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前线,然而结婚仅一年多,丈夫就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在世界人民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之时,89岁的郭庆兰说:“参加抗战是我们无悔的选择。”

  1939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当护士的郭庆兰受抗日救国的进步思想影响,投奔聂荣臻领导的部队,被分配到河北省曲阳县的三分区培训卫生员。在那里,她结识了印度援华医生

柯棣华。

  “第一次见面是在白求恩墓的揭幕仪式上。后来我们都在白求恩卫生学校当教员,他教外科,我教护理。”郭庆兰说。

  一个会讲英语的中国护士,一个粗通中文的印度医生,抗日的共同事业使他们越走越近。1941年11月,郭庆兰与柯棣华喜结伉俪。

  在他的中国妻子眼中,柯棣华是个尽职尽责、医术精湛的好医生,更是个聪明风趣、令她佩服的好丈夫。他放弃了去剑桥大学深造的机会来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他经常给学生题的字就是“抗战必胜”。“他来中国不久就学会了讲中国话,写中国字,还很会讲笑话,我觉得印度人实在聪明。”

  “柯棣华告诉过我,知道他要来支援中国抗战时,他的父亲嘱咐他‘不要有头无尾,做事情一定要做彻底’。”郭庆兰说。

  柯棣华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1938年来到中国,先后在延安和华北等艰苦地区工作。1940年9月,“百团大战”期间,他带领战地救护组,在13天里救治了800多名伤员,做了500多个手术,曾经三天三夜没有睡觉。

  恶劣的战争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使柯棣华积劳成疾。1942年12月9日,32岁的柯棣华癫痫病发作,英年早逝,当时他们结婚才一年,儿子印华才三个多月。

  1967年,印华即将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时,因一起医疗事故不幸身故。如今,柯棣华父子安息在石家庄市华北烈士陵园,郭庆兰几乎每年都去扫墓。坎坷的人生经历练就了她坚韧、达观的性格,“为了柯棣华和印华,我必须好好生活。”她说。

  柯棣华去世后,郭庆兰先后五次访问印度,为发展中印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大连儿童保健所离休后,她一直忙于社会工作:每年春节她都去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给他们发放压岁钱;在她居住的街道,她是居民的义务英语老师、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宣传员;她几乎走遍了大连所有的大专院校,向青年学生宣传抗战精神。

  “抗战已经成为历史,但我们追求和平的目标没有改变。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和平而战、为和平牺牲的人。对年轻一代更应该加强教育,让他们铭记那段历史,”郭庆兰说。在她的名片上,郭庆兰的英文名字后面,仍然按照英语习惯印着她的夫姓“KOTNIS”。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