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反思农民工报复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02:01 东方早报

  王斌余,一位农民工,17岁到城市打工。因数次讨要工钱未果,他连杀4人,重伤1人,后到当地公安局投案自首。6月29日,王斌余在宁夏被判处死刑。

  社会排斥的产物

  犯罪学家告诉我们,没有人天生就会犯罪,总有一些外在因素诱使人去违法、犯罪

。就王斌余行凶杀人的行为而言,也是如此。诱发王斌余杀人的因素在于社会对他无意或有意的排斥和挤压,最终使他失去生活的希望和梦想,继而报复那些让他陷入困境的人,甚至是无辜的旁观者。

  在笔者看来,王斌余只是农民工群体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缩影,换言之,发生在王斌余身上的悲剧或许可以避免,但是,发生在农民工群体身上的悲剧却是难以避免的。这是因为整个农民工群体遭遇了不公、受到来自于其他群体的排斥。而受到排斥的农民工群体往往会把自己不公正的遭遇,归咎于其他群体的有意或无意的排斥,于是社会就潜伏着某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报复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防止悲剧重演的出路在于消除社会排斥,而消除社会排斥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对农民工权益的尊重和保护,更重要的是能对社会进行整合,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中国政法大学江厚良

  漠视也是不稳定因素

  虽然保护弱势群体的呼声日高,但还是经常发生农民工不上塔吊很难讨薪成功的情况。尽管有良知的社会舆论也在努力为他们争取权益,但贫富差距拉大,城乡隔阂日益严重,仍使农民工的命运难以走强。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王斌余杀人事件并不奇怪。

  这件事无疑给社会提了个醒:如果不能善待穷人,社会就将面临不稳定。如果漠视穷人的存在,社会就将得到报应。

  中国的富人有一种糊涂认识:认为财富是个人奋斗或者是政策惠顾的结果,而甚少想到其实这更多是社会合作,尤其包含穷人的牺牲。向穷人施善的中国富人们,大多也缺少悲悯情怀,甚少出于知恩图报的心理。如此缺乏反哺之心,使中国社会的贫富矛盾更加突出和激化。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贫富分化不可避免,而贫富分化往往最易引发社会问题。我想除了政府的努力,社会尤其是富人也应该给予穷人以关照,而这种关照往往会带来双赢的结果:富人关照穷人也就是关照自己。因为只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才是创富的根本,保障王斌余们的权利也就是保护富人自身的权利。 江苏省常州市司欣

  平等待人就是保护自己

   促使王斌余杀人的动机,从表面上看是权益问题,更深层地看却是平等问题。如果仅仅从权益的角度去保护农民工,不把农民工纳入到人人平等的理念之下,我们恐怕永远也解决不了农民工问题。

  平等对待农民工,意味着我们要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希望农民工如何对自己,我们就要如何对待农民工。这就是说,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也就是对我们自己权益的保护。

  平等对待农民工,意味着富有者和强势者拥有仁慈和慈善之心,而不是“为富不仁”,不是“持权骄恃”。作为富有者,虽然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应该将自己的富有归结为所有公民支持的结果,富有之后应该帮助同胞,回报社会,而不是因为富有而觉得高人一等。

  平等对待农民工,意味着贫穷者和弱势者也应拥有平和和开明心态,而不是“仇富心态”,“仇权心态”,“报复心态”。王斌余杀人事件,是社会强势群体对社会弱势群体欺压的成本和代价,也是社会弱势群体对社会强势群体的反抗和报复,这更是社会强势群体不“把人当人看”所承担的社会后果。 中国人民大学李文钊

  他人的罪,我们的过

   王斌余连杀4人,罪不容恕,他以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走上了不归路。但是分析其走上犯罪的原因,我却认为我们都有一份过,为了更少地产生这样的犯罪,共享生命的荣光与生活的美好,我们须同努力。

  “一夫向隅而责躬,万方有犯而罪已。”《唐律疏议》中的这样一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公民、一个食“皇粮”者、一个有良心的人、社会的一分子,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不公正,我们都有着一份责任。我们在看到他人犯罪后,不能仅有除之而后快的快感,而要反思他们为何会犯罪,我们该如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防止这样的犯罪发生。

  “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农民工因欠薪而杀人,这样的犯罪再一次提醒我们,预防刑事犯罪的关键之道,在于我们社会政策的公平与正义,在于我们每个官员履行保护弱者的责任,使得每个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世界,不至于因为歧视与不公正而铤而走险。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检察院邹云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