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冉庄地道威风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04:3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冉庄地道威风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组图)
烈士遗诗

  60年前,日寇疯狂,肆虐神州;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用铁拳痛击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以弱胜强的正义之歌。冀中平原的地道战,就是抗战乐章中的精彩音符。

  我们的旅游大巴过石家庄北行130公里,就到了河北省清苑县冉庄———我心仪已久的地道战发生地。去时,小麦尚未收获,辽阔的平原上,麦田平整如毯,远近的村庄、树木、行人一目了然。正是这毫无遮挡、难以隐蔽作战的平原地貌,造就了“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人们随时能隐身地下,进退自如,让鬼子找不着,让鬼子吃枪弹。

  游客:走进冉庄才发现《地道战》其实是部纪录片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当年热播电影《地道战》让小小的冉庄闻名遐迩。走进冉庄,我仿佛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走进那让鬼子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的“高家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内,仍保留着60年前的村庄风貌。民居多为砖木、土坯结构的低矮房屋,十字街一带旧青砖房还是一扇扇黑色的门板。墙上依稀可见鼓舞人心的抗战标语。街面上有旧石碾、老井台、墙拐角、牲口槽,当年复仇的子弹便是从这里射出。最显眼的是街口那棵古槐和树上悬挂着的古钟,饱经风霜,见证爱恨情仇。当年挖地道时伤了树根,树身也掏空成了地道出口,老树受了重伤,仍撑起簇簇绿叶,遮护村民射杀强盗。1965年拍摄影片《地道战》时,老树尚存细枝绿叶,拍完第二年,便知完成了使命,枝脱叶落,只余枯干高擎铁钟。现在老树铁圈箍了腰身,水泥糊了残洞,得到细心保护。树下有不少游客穿上租来的黑褂子,包了白头巾,摆出高老忠敲钟样子照像留念。

  讲解员引领我们进入地道参观。据介绍,冉庄地道全盛时期长约16公里,有100多个出口。现存地道3000多米,对游人开放的有1000多米。面前的地道已经改造过了,墙面喷了水泥,避免风化落土;顶上装有电线,电灯换了油灯。洞1米多宽,2米来高,我健步走去,不磕不碰。看壁上1.5米高处有道凹线,讲解员说那是地道原来的高度。当年大人来往是要弯腰的。

  冉庄地道构造确实复杂巧妙。里面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有能制造地雷、大刀的地下兵工厂;有能防毒气的翻板、“堵住笼子抓鸡,关起门来打狗”的卡口;有利用空心墙、井口、锅台、炕面建的出口;有构成火力网随时毙敌的枪眼,真可谓能打能藏、可攻可守的地下长城。

  《地道战》是部故事片,可我看完地道后,却认为它该是部纪录片,是平原人民巧妙斗敌情景的真实再现。

  张森林:人去留得英魂在

  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我的心受到强烈震撼。纪念馆用大量照片和模型展示着冉庄抗战的烽火岁月和地道的复杂构造。这里有431件革命文物,有挖地道使过的镐、锨、辘轳、煤油灯,有作战用的铜锣、军号、牛角号,有土枪、土炮、土地雷。两张发黄残破的稿纸吸引了我,这是国家一级文物“张森林烈士遗诗手稿。”

  张森林1909年出生于冉庄一户富裕农家。1938年全民抗战,他加入共产党,成为冉庄第一任村支部书记。他写下《从戎赋》:东来魑魅践山河,/神州烽烟血泪多。/且将毫墨抛书案,/怒持剑戟战群倭。

  1943年三月初五夜,已任区委书记兼清苑县抗日大队政委的张森林在开秘密会议时,突然被敌包围。他和区委宣传委员掩护其他同志脱险。经过长时间枪战,子弹几乎用尽,宣传委员身负重伤,自饮枪弹殉国。张弹尽折毁枪支,带伤急撤,不幸被捕。日伪军在据点里,软硬兼施,逼张森林书写投降书,张森林大义凛然,宁死不屈。3天后,壮士死于酷刑,年仅34岁。村民们夜里将烈士的尸体偷运回村,从其内衣袋中发现了诗稿《就义辞》:鳞伤遍体做徒囚,/山河未复志未酬。/敌酋逼书归降字,/誓将碧血染春秋。/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

  村民们哭了,张森林的母亲抹着泪劝慰乡亲们:“森林为抗日死了,值得!”

  浅尾公平:为忏悔、为中日不再战回到冉庄

  另一件藏品又让我深深思考。那是侵华日军军曹浅尾公平的忏悔信。这名军曹当年曾驻扎在冉庄附近张登镇的据点。张登镇是《地道战》里黑风口的创作原型。他是否参与过对张森林的偷袭与摧残?

  浅尾公平十年前寻到冉庄参观,回国后寄来了这封信。他回忆了1938年时的一些扫荡经历:“当时,我属清水部队先头兵。有一次到达一个村落休息时,清水部队的土尾中尉小队及其60余名士兵,受到中国军队的袭击,一小时战斗后,只剩下24人……我估计那好像是冉庄。有时和战友在一起谈论昔日的事情,很多人说在冉庄常有败仗。”

  看来,冉庄的地道战让鬼子吃了苦头,留下很深的印记。当年参加过战斗的村民张景芝老人介绍,1945年6月20日,日伪军1000多人进村扫荡,30来位民兵依托地道抗击,从早晨打到下午5点,毙敌100多人,自己只有一人臂部受伤。被侵略者逼得放下锄头拿起枪的中国农民,打出了威风!

  其实,有没有地道战,侵略者的下场都是败路一条。因此,觉悟了的侵华老兵浅尾公平说:“我不属于一般观光旅行者而前往中国的,我是为对过去的忏悔,更重要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日中友好,为日中不再战、世代友好的目的,远涉重洋而拜访贵国的。”

  冉庄凝固了历史,记载着历史,中国的青少年该去看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日本的年轻人也该来看看,看他们长辈不愿正视的这段历史,了解他们的前辈浅尾公平们的感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9月06日 第七版)
冉庄地道威风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组图)
高老忠撞的钟

  作者:寇兴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