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出水”文物(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04:3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出水”文物(图)
兽面纹铜鬲

  鬲(音利),古代炊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制的鬲,铜鬲最初是仿照陶鬲制成的。安徽出土的这件殷商时期的青铜炊器———兽面纹鬲,造型别致,纹饰富丽,是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珍品。

  其实这是一件出水文物,说来真是奇迹。1942年春,安徽阜南县常庙乡一位农民在他家附近月牙河撒网捕鱼时所得。他用的是旋网,先后三四网共打捞上来青铜器13件,造型各异,纹饰都是兽面,皆为商代青铜炊器。其中小型炊具较多,每件重约1.6公斤左右,还有一个大方铜鼎,13件合计重70公斤。这批出水文物,当时大部分被反动官僚和恶霸地主掠去,农民只保存两件小铜鬲,新中国成立后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文物部门征集收藏,这件“兽面纹鬲”便是其中之一。

  该兽面纹鬲,属商代中晚期炊器,青铜铸造,通高24.2厘米,口径15.3厘米,重1.4公斤。此鬲有双耳三足,样子很像铜鼎,但不是鼎,它最大的特征就是三足皆空。《汉书·郊祀志》说:“鼎空足谓之鬲”,可见鬲的形状似鼎而空足,与鼎有显著的分别。鬲的腹底分裆,有三个口袋形空足,足尖而高,造成裆下的空间较大,有利于炊煮加热。腹部装饰的兽面纹是牛首形象,两眼圆瞪,双角高耸,写实与幻想的结合,赋予牛特殊的神力。在商周青铜器中,以牛首纹为装饰较为普遍,人们对牛的喜爱,除了因为牛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之外,最重要原因是,牛在上古时代可能曾作为部族或氏族的图腾标志,因此,将牛的形象刻铸于青铜礼器上加以夸张、变形,以显出神秘、威武和超凡的力量。

  商代青铜器在装饰上盛行繁缛富丽的作风,例如此件铜鬲,通体布满纹样,浮雕凸起的牛面纹,又以云雷纹作为地纹,使图案更加清晰明丽;腹部以三个扉棱为中轴,两侧纹样对称相同,达到和谐统一,并具有稳定性效果;颈部云纹图案互相连接,形成一种规律性的节奏感。同时,其浮雕纹样与器形的立体造型之间非常协调,遂使整个器物有血有肉耐人观赏。

  3000年前出现的青铜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明珠,也是人类文化宝藏中的珍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9月06日 第七版)

  作者:马起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