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向南看 向北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05:39 大众网-大众日报

  眼下,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柘汪镇正在紧锣密鼓地筹措一项工程——投资300万元修建通往我省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的绣针河大桥,而经过资源重新配置,该镇临港产业区与河对岸的安东卫的产业区遥相呼应。这如同一股巨大的市场磁力,“震”开了两个几十年不相往来跨省边缘街道、乡镇的大门,使双方纳入经济优势融合互补的经济圈内……

  “惯性视角”的对换

  过去,绣针河阻挡的,不仅仅是—个山东的南大门和一个江苏的北大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传统思想,带来的是各自经济发展的封闭,也成为“近邻”难以逾越的鸿沟。尤其是双方沿着惯性的思维,把各自眼光定格得很“远”。

  柘汪镇过去一直向南看,“苏北看苏中,苏中看苏南,苏南还看南”,从未想过往北回回头。安东卫街道则把眼光投向胶东,也从未想到往河对岸看一看。

  蓦然回首,景色却在近邻处。柘汪镇从向南看到向北看,对岸的安东卫街道经济突飞猛进,邻近的岚山港迅速崛起。而安东卫街道向南一看,也找到了感觉:虽然本地具有资金、市场等优势,但缺的是人力资源和经济洼地优势,而柘汪镇恰恰具有这个优势。

  视角的转换,形成“门当户对”的共识,演绎成经济旋律的合奏。

  融合从邪颗粒”开始

  安东卫街道有三个“全国第一”——全国最大的鱼网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海洋仿生食品基地、全国最大的海鲜干货市常过去,这三个“第一”,柘汪镇视而不见。而柘汪镇丰厚的“经济洼地”资源,安东卫街道亦不屑一顾。

  突破是从“小颗粒”开始的:安东卫街道生产鱼网以塑料颗粒为原料,而柘汪镇就是塑料颗粒加工大镇。本应非常简单的直线销售关系,但由于没对上“视线”,安东卫就是不给运输塑料颗粒的柘汪镇机动车开“绿灯”;安东卫加工户想到柘汪镇买原料,也吃“闭门羹”,逼得双方经营户远走他乡。

  2004年初,双方从拉长鱼网生产加工的产业链入手,协调两地的交通管理部门,为该产业开了“绿灯”。安东卫街道网具生产加工年销售6个多亿,其中80%的网具生产原料来自柘汪镇。柘汪镇有1万多人从事安东卫街道网具销售、废旧鱼网回收。

  正是邪颗粒”上的合作,催生了双方进一步经济互补、资源配置优化的“动力源”。安东卫街道境内有多家资产过亿元的企业,但当地劳动力成本过高,柘汪镇的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据柘汪镇张书记介绍,目前该镇到安东卫企业打工的农民有3000多人。而岚山和安东卫街道的一些技术也输入到柘汪镇,比如绿茶种植技术,渔货的深加工技术等。

  “借势论”换来共赢

  从山东最南端沿204国道进入江苏境内两公里处,有一块十分醒目的大牌子,上面写着这样几句话:“怎么有利于增强活力,怎么放活。怎么有利于发展,怎么放活。怎么有利于富民,怎么放活。”

  “借势论”成为柘汪镇经济发展实践的“支点”。在他们眼中,邻近的岚山港和安东卫的企业群就是“自己的”优势,发展临港工业和配套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安东卫街道也有自己的“借势”论——“不舍近、还求远”。该街道在用足柘汪镇人力资源和配套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办厂,反过头来辐射本地企业,消化来自柘汪镇的劳动力。昌华集团把企业办到了越南、俄罗斯等一些国家,“三木”也在加拿大办了分厂,“永兴”在新加坡设立办事处,回流的资金又反哺安东卫的“母体”企业,拉动苏北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流入。

  优势叠加,安东卫经济龙头地位更加突出,仅今年前8个月就引进16亿元的落地项目。市场的磁力产生共振,对岸的柘汪镇主动承接龙身和龙尾的产业转移,一步步孵化自己的主导产业。正在建设中的临港产业区蓄势待发,目前山东金沂蒙集团投资10亿元入园,山东兖州量子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已落户该镇临港产业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