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近深圳建筑工务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06:0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姜洁

  建筑工务署,目前在我国大陆独深圳一家,尚无“分店”。这个听起来有点洋气的机构,到底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提起建筑工务署,深圳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谭国箱就打开了话匣子:这个机构是纪

委防治工程腐败的“秘笈”。过去,政府哪个部门要投资建设工程,都是“自家开作坊”,设立一个临时机构来管理项目。由于是自己投资、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自己使用,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和超计划、超概算、超预算的“三超工程”多不胜数,工程腐败也在所难免。如何根治“工程上马,干部下马”,既让大楼建起来,又让干部不倒下?

  在广泛调研考察、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深圳市于去年成立了建筑工务署,把过去若干个政府部门分散管理的工程,变为由工务署集中统一管理。工务署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全署人员的工资福利与工程无关。

  建筑工务署作为政府工程的常设管理机构,每年要完成数十亿的政府投资任务,面对几十个工程同时开工建设的情况。他们想到了工厂流水线生产的作业方法,把工程建设过程分为若干个环节,如前期准备、招标投标、施工监督、工程计量支付、竣工移交及跟踪服务等,全署人员打破行政隶属界限,围绕任务分为若干专业组和项目组,把多个工程变为批发作业。拿招标为例,每周召开的署招标会议都要审议十几项招投标事宜,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是否接受招投标专业组的建议和批出标书,既保证了公平,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工务署每半月一次的署务会议,则要听取各个环节的负责人汇报进度,协调各个环节的衔接。这样一来,整个工务署就好像一条专门产出工程项目的流水线,避免了非专业人员建设工程导致的“三边”、“三超”现象,提高了工程的建设效率和规模效应。

  过去的“自家作坊”模式,工程是分散的,但管理工程的权力却相对集中,因此在工程中搞权钱交易的现象屡屡发生。现在把工程统一由工务署集中管理,会不会把原来的分散腐败变成集中腐败,小老虎变成大老虎?谭国箱介绍,工务署虽然工程集中了,但权力却被分散了。工务署不和建筑商直接发生财务往来关系,只严格根据工程进度计量办理支付手续,按工程进度分别由监理、项目组、合同预算处、财务处、署领导层层把关,工程进展到哪一步,只能按规定给付多少钱。工程款由市财政直接支付给企业。工务署不能单独决定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必须经过建设方、监理、设计和专业审计局四家到场共同确认才能作为决算的依据。因此,工务署看上去业务范围很大,工程的各个环节却都有相关部门、相关制度制约把关,实际权力都很有限。集中统一管理后,深圳纪委还专门派驻了一个纪检监察组常驻工务署,对工务署的日常工作进行跟踪监督,这样一来监督的对象从“千家万户”集中到了工务署一家,为纪检部门提供了一个透明的监督平台。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06日 第九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