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双声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07:38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13岁的郏县女孩小欣(化名)从去年7月份渐渐变得沉默寡言,时常无缘无故独自落泪。在医院被诊断为轻度抑郁症。医院专家告诫小欣的父母:孩子目前的精神状态与其阅读的作品有很大关系。古代诗人的作品中有不少哀伤、忧郁的成分,读者很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和看多了充斥暴力情节的影视作品的孩子易有暴力倾向是一样的道理,建议家长应给孩子多选择一些乐观向上的文学作品。(见9月1日《大河报》)

  不能给孩子喂“毒”

  志雄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就是块“橡皮泥”,想捏成什么就能捏成什么。其创始人华生说,给我一个婴儿,我保证能将他培训成指定的任何一种专家。这话虽然有些片面,但也道出了一个事实,就是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孩子可塑性强,要求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有引导,不能让孩子沾染假恶丑,尽量让孩子浸润在真善美里。但是,我们却有一个错误观念,以为让孩子读中国传统名著,有百利而无一害。却不知传统文化生长于那样的时代,必然带着时代烙印,糟粕与精华并生。比如《水浒传》,里边的禁欲、暴力倾向,就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而我们常引以为自豪的唐诗宋词,缘情而绮靡,颓废和昂扬,缠绵和豪迈,淫邪和正气,各种元素盘根错节,快刀也劈不出清浊来。所以,放心让孩子读这些东西,无异于放任自流。这不,这个小欣就读出抑郁症来了。

  鉴于此,在要求孩子读传统名著时,我们就要把里面的“毒素”清除出去,多给予指导,帮他们分清正邪,千万不能把“毒”和“蜜糖”一起塞到孩子嘴里。①9

  别拿古诗词说事

  阿哲

  看到专家把有哀伤忧郁倾向的古诗词和“充斥暴力情节的影视作品”等同划一,令人感到荒唐。

  引导孩子们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没错,但关键是怎么引导。阅读古诗词对培养一个孩子的美感、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传输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而但凡有点古典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从诗经到楚辞,从古诗十九首到魏晋的建安、正始等流派,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真正的“豪放派”、“乐天派”是少数,而忧伤、哀婉则占了大半江山。韩愈有“欢愉之辞难工,而穷愁之言易好”的感慨,实是对无数名篇佳作的概括。难道要对这最优秀的部分视而不见?这岂非入宝山而空回?

  当然“欢愉之辞”、“乐观向上”也有写得好的。但李白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也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颓唐;苏轼有“一蓑烟雨任平生”、“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豪放和睿智,但也有“人生如梦”、“料得年年肠断处”的虚无和浅斟低唱。不知该让孩子学习哪一部分为好?

  其实,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是靠一味和风细雨、豪言说教就可以形成的,它更有赖于逆境的砥砺,更涅?于苦难、悲伤、忧郁的体验。靠将哀伤忧郁的古诗词隔离开,一味让孩子读“乐观向上”的东西,孩子永远也学不到真正乐观向上的意志品质。目前许多家长,让孩子受点磨难,怕孩子受不了;让孩子懂得生活并不总像想象得那么理想美好,怕孩子早熟;让孩子读点古诗词,也竟害怕孩子不“乐观向上”了。可悲也夫!长此下去,孩子能不成为一个磕碰即碎的“玻璃人”、经不得风雨的“温室花朵”吗?①9责任编辑:陈要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