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官僚主义成为"凶手" 一句"我们不需要"拦住救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07:38 新华网

  8月29日,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帕斯卡古拉,当地人查看飓风袭击后的损失情况。新华社发

  “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带来巨大损失,救援不力更令灾区雪上加霜。

  救援工作中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正在受到各方指责:官僚作风不仅使官方救援部门行

动迟缓,还把很多民间援助挡在灾区大门之外。难怪有媒体说,美国甚至需要跟孟加拉国好好学学。

  救援部队到来成为幻想

  “‘卡特里娜’飓风8月29日登陆后,一名老妇就被困在洪水包围的屋子中。她每天都会给公寓负责人、她的儿子打电话求救。但得到的答案总是:‘妈妈,有人去救你了’、‘妈妈,他们会在周二去救你’、‘他们会在周三去救你’、‘他们会在周四……周五去救你’。但救援人员始终没有出现,老人周五晚上被淹死。”

  ———路易斯安那州杰斐逊堂区负责人阿龙·布鲁萨尔

  阿龙·布鲁萨尔4日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媒体会面”节目上,面对全美电视观众潸然泪下。他指责有关机构在飓风救援工作中行动迟缓,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布鲁萨尔说,老人的去世将救灾部门的官僚主义作风暴露无遗。他本人也一次次接到类似承诺,说“救援部队就要来了”,但最后只等来幻想的破灭。他呼吁国会立案调查,看看救援行动为何如此迟缓。

  在电视节目上,布鲁萨尔悲愤地说:“在新奥尔良地区,官僚主义是杀人凶手,官僚机构应立即站在国会受审。”

  他说这次救灾行动将“载入史册”,因为它是“美国人在美国领土上抛弃同胞的最恶劣行径之一”。

  布鲁萨尔还说,由于一些机构的官僚作风,很多个人援助无法送抵灾区。比如,美国沃尔玛超市一周前曾表示要赠送灾区三卡车水,但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却拒绝了这一请求,理由是“我们不需要”。

  流动医院被拦避难所外

  “密西西比灾民避难所3日刚刚出现一次疫情,20名灾民患痢疾,可能是因为饮用了受污染的水,但灾区救援部门运转不灵,不能给我们登记,我们也无法立即加入救援行列,只能等在灾区外。我们现在已有些心灰意冷。”

  ———北卡罗来纳大学普雷斯顿·里奇医生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灾区避难所面积狭小,灾民众多,卫生状况恶劣,因此极易出现流行疾病。

  于是,密西西比地区一家高水平流动医院100名外科医师和护理人员,驱车30个小时在4日赶到新奥尔良,准备为抗灾贡献力量。但刚到避难所,一盆冷水让他们的心凉了半截,他们被一条红胶带拦在避难所外。

  灾区不需要这些医生吗?

  联邦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朱莉·格伯丁4日视察灾区时说,破伤风和儿童疾病是灾区防疫工作重中之重。格伯丁尤其提出,医疗人员应尽快查清灾区儿童疫苗注射情况,并组织免疫注射。这可是不小的工作量。

  他还警告说,灾区正处在防疫最初阶段。

  救灾部门人员极度吃紧吗?

  正当里奇医生等人苦苦等在避难所外时,格伯丁4日在众多医疗机构高官和当地官员簇拥下,悠然视察了灾区分诊所。

  流动医院的技术设备不够先进吗?

  这个流动医院在“9·11”后花费数百万美元重金打造,拥有先进的麻醉、超声波及数控放射设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医院此次派来两辆16米长卡车运送仪器,但车队也被拦在新奥尔良以北110公里处。

  还有很多个人参加救灾行动的要求被阻。俄亥俄州一名医师说:“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行动都比这强。”

  美国人还不习惯面对灾害

  “孟加拉曾应对过无数大大小小的飓风,有些破坏力比‘卡特里娜’还强,洪水更是家常便饭。我国政府应该派军队去美国受灾地区,因为我国军队曾多次执行海外救灾援助任务,广受好评。”

  ———孟加拉国《革命报》

  美国新奥尔良,人口50万,“卡特里娜”飓风让这个城市治安混乱、人心涣散。

  印度孟买,人口1200万,一场洪水一个月前刚刚袭击过这个城市,连日暴雨造成400多人丧生。但当时,这里没有发生任何暴力事件。有关部门发放免费面包时,当地灾民秩序井然地传递面包。

  当地居民说,洪灾使城市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孟加拉国妮摩拉尼克坦学院副院长法丽达·兰贝说:“我认为,美国飓风灾区出现那么多问题,是因为当地居民还不习惯面对灾害。”兰贝曾参加孟买洪水救灾工作。

  印度、孟加拉等南亚国家几乎每年要面对暴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侵袭,这些国家也制定出一整套抢险、救灾的快速反应措施。灾害来临时,有关部门行动迅速,经验丰富。

  这些国家近日也向美国提供若干援助。印度驻美大使4日宣布,援助美国红十字会500万美元。斯里兰卡外交部表示将提供2.5万美元援助。耿学鹏(新华社供本报特稿)(来源:新闻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