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校作弊四大怪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08:51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 韦晔

【金陵晚报报道】学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让人瞠目结舌,但这只是“冰山一角”。一位在教育系统工作多年的人员说,有时候自己做很多事都感到违心,但面对沉积这种怪现状任谁也难凭个人的力量来控制,正所谓“积重难返”。现在的教育似乎处处可见“功利、浮躁”,一些学校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可谓怪招迭出。怪招一:差生混进“区报生”在一年

一度的高考中,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录取率,总会想方设法减小分母,即:将一些差生不算到自己的学校名下。因为每个考生原则上都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所以每个区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区报生”,其中有复读生、借读生。一些学校便在“区报生”上做文章,通过种种方法,把自己学校一些成绩差的应届学生算作区报生,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拖学校的“后腿”了。怪招二:普通考生变身艺术考生

“区报生”的做法被相关部门发觉并查处后,一些学校又“另辟蹊径”,又在算录取率时不计入总人数的艺术类考生上动脑筋。由学校出面动员一些差生报考艺术类,10元钱的报名费由学校支付,学生只需填一张艺术类考生的报名表,不去考试根本不会有人追究。而且,艺术类院校属于提前录取批次学校,毫不影响后面的普通院校录取。怪招三:将低分学生“雪藏”除了中考、高考外,为了达到“炒作”目的,一些学校连模拟考试也不放过。南京市今年高考前夕进行的“二模”考试中,参加考试学生数突然比“一模”缩水上千人。这些学生哪去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二模”分析会上气愤地说,“这件事的发生某中学贡献最大”。结果,这所被点名的学校不得不向联合体中的同类学校道歉。怪招四:“偷梁换柱”打名气公办校拿出一部分资源来办民办校,造成在公办校的大旗下既有公办初中又有民办初中,这在南京并不少见,今年5月市教育局发文停止招生的6所民办校全部属于这一性质。据知情者介绍,为了抬高民办校在全市的排名,一些学校在中考报名时,会把公办校的优生算作民办校学生,然后从民办校置换回同等数量的成绩较差学生。这样的话民办校排名上去了,生源不愁,财源自然滚滚来。因为准考证上只有学校代码而无校名,所以外人根本看不出来。

(编辑 田木 )
(09-06 08:51)
(09-06 08:51)
(09-0608:51)

金陵晚报记者 韦晔

【金陵晚报报道】“434名是个保底数字,肯定还有学生既没参加中考也不报名补录,没参加中考的学生肯定不止这个数字”,一位知情者这样告诉记者。

既然市招办数次明令禁止这种行为,但一些学校又为何要“顶风作案”呢?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种做法对于学校有着“立竿见影”般的效果。现在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成果无非是分数和升学率,相关部门中考前会给各个学校定一个升学指标,中考后会按照中考平均分进行排名,然后以此决定对各个学校的奖惩。

那些不参加中考的学生都是成绩很差的,6门最多考个百把分,甚至几十分,不让他们参加中考,这样无论是算排名还是分数的时候,在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分母都变小了。

“这在一些办学水平较差的学校间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大家都心照不宣,要不是今年的补录,这些学校还不会浮出水面”,这位知情人士还向记者透露,每年中考报名前,每个学校为自己学校究竟弄多少个这样的人还要颇费一番脑筋,弄多了怕过分,弄少了怕吃亏,互相之间又不好意思打听,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因为这些学生都是差生,所以学校肯定愿意这样做,但学生为什么也愿意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学生不参加中考既不影响他们拿毕业证书,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录取。“虽然毕业证书市里统一发,但各学校的毕业人数都是由自己上报,市里一般也不会核实到每一个人”,学校在劝一部分学生不参加中考时,肯定都会许以保证发放毕业证书的承诺。

下关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说,还有一个原因促使了部分学生和家长主动要求放弃中考。

他告诉记者,每年中考报名前都会有一些职技类学校招生,为了抢生源,一些学校动员学生提前签约,可以自选专业。

“这对家长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这位校长说,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即使参加中考最多也只能上职技类学校,提前签约既能选个好专业,还能让孩子少吃几个月苦,省下几十元的考试费。他们学校今年就有2名这样的学生,参加中考报名后家长又来要求不参加中考。在苦劝无效的情况下,他们也只得让家长写下字据,让学生回家。

南京市一所名校校长听说此事后非常震惊,他痛斥这些学校“太功利了”,他们为了学校所谓的“荣誉”,给学生留下了负面教育的“榜样”。尽管这些学校很可能也有各种各样的苦衷,但采取这种不正当的手段也是不能原谅的。

与名校相比,普通校虽然客观上存在生源少、经费少等办学压力,但这样做无异于“自毁长城”。他认为,一个学校要提高办学水平,只有苦练“内功”,没有付出是不会有回报的,这样不珍惜自己声誉的做法绝不可取。

一位家长在闻听此事后痛心不已地说,没想到竟然会在被称作一方“净土”的校园里会发生这种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这样的学校如何教孩子诚信?这样的事对一名十五六岁的青少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编辑 田木)
(09-06 08:51)
(09-0608:5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