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土家人身上的神秘图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09:01 红网-三湘都市报
土家人身上的神秘图腾
细细画图稿

土家人身上的神秘图腾
美美送嫁妆

土家人身上的神秘图腾
得得夸作品

土家人身上的神秘图腾
缕缕染成彩

土家人身上的神秘图腾
丝丝织成锦

土家人身上的神秘图腾
锵锵三人行文/汪为义 图/左汉中 翟健

  关键词:土家织锦

  俗称“西兰卡普”,所谓“西兰”就是“被面”,“卡普”就是“花”,意即“带花的被面”。是土家姑娘用一种古老的木腰机,以棉纱为经,以五彩丝线或棉线(也有用毛线)为纬,完全用手工织成的手工艺术品。表现山水、表现人物、树木、花卉与飞禽走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早在汉代,土家织锦就“崭露头角”,经过两千年的发展,已有100多个图案品种,也不再局限于被面和衣服。土家织锦工艺独特,造型美观,内容丰富,专家称它是足可与湘绣齐名的母亲艺术。

  1 一个流传千年的美丽传说

  湘西龙山洗车河沿岸的高山河谷,千百年来流传着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的传说。传说在远古的土家山寨有一位名叫西兰的姑娘,聪明美丽,能将世间的鲜花和所见之物随手编织显现于织锦图案中。远近的姑娘们纷纷找她传艺,四方的后生们吹着木叶向她求婚。她请教一位白胡子老公公:“世上还有没有我没织过的花?”老公公说:“有,有一种白果花。你家后园就有!”

  西兰天天深夜独自守在后园的白果树下,在一个月明之夜,突然白果花开,西兰欣喜地摘下一朵。此时长兄酒醉回家,轻听嫂嫂谗言,以为西兰品行不端,火冒三丈,将西兰打死在白果树下。只见西兰变成一只鸟雀,高飞而去。每年清明春雨过后,小鸟又飞回山寨,殷殷鸣叫,催促土家人耕地播种。这种小鸟民间叫“阳雀”,也就是当今土家锦“阳雀花”纹锦中形态优美、造型独特的鸟型纹。

  西兰死了,她的手艺却留在土家姑娘的心里。姑娘们为纪念西兰,就把她们的织锦取名为“西兰卡普。”西兰也成为土家人民心目中的织造女神。没有哪一个土家姑娘不知道这个故事,也没有哪一个洗车河流域的土家姑娘不会织锦。土家姑娘从七八岁开始随母学艺,出嫁时,西兰卡普花被锦是最珍贵的陪嫁品。

  2 一个土家“美神”的真实传奇

  1978年春末的一个雨天。我和同道田顺新去龙山作民艺考察,听说龙山县苗儿滩有位织锦老婆婆叫叶玉翠,而且还是省美协会员,就决定登门拜访。

  一座低矮的板屋就坐落在村寨的石级尽头的岩坡上,跨进门栏,又阴暗又潮湿,简陋的木构斜织机上坐着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机头上挂满了五彩的面纱和丝线,身边放着一个小竹箕,内放一把剪刀和纬纱红线束。老人说:“你们这么大老远跑来找我干什么啊?现在不兴织了,我一个孤寡婆婆织了一辈子花,总要讨生活……”也许触到了心中的隐痛,老人有些激动。

  等老人慢慢平静下来,问起她的身世,令我们唏嘘不已。原来她九岁随母亲和姑婆学艺,十三四岁已小有名气,织品总要比别人多卖一倍的价钱。因忙于织锦,婚约延至22岁方才出嫁,夫妻恩爱却好景不长,五年后丈夫死于暴病,她不得已又回到娘家苗儿滩。当时大哥半身不遂,家境贫寒,全靠叶玉翠十个指头讨生活。后改嫁,又遇恶人抢婚,丈夫评理死于棍棒。亲人相继去世,只有西兰卡普伴她度过寒冬苦夏。

  文革动乱,许多织机毁了做柴烧。老人是队上的五保户,常年以织锦、带徒与乡邻兑工,以交付“派购粮”,但也被作为割资本主义尾巴而赶下织机。生活无着,老人只有躲进猪栏屋里偷着织,被发现,又转禾仑……回忆往事,老人忍不住拭泪。

  也许只有土家织锦才能给老人带来一丝安慰。我们请教织锦图案,老人居然慢慢念叨出近60种花纹名称,说还有不少失传叫不出名称的。她说:“你们哪里晓得,现在嘛!你们看得到的花纹只有‘九朵梅’、‘烂苦梅’、‘台台花’、‘寸勾花’‘四十八钩’十多种,沿洗车河织机也只剩下十几台。”她摇头:“养女不织花,送人养个猪”。说起“西兰卡普”编织的诀窍,她随口就念出几句民谣:“四十八钩名堂大,比不上岩样椅子花”、“红配绿,显不出;黑配白,那里得;蓝配黄,放光芒”。

  严冬过后,总会有春天。上个世纪70年代,叶玉翠终于迎来了她织锦生命的黄金时代。有关部门重新认识到她的价值,1984年聘她为龙山织锦工艺厂终身顾问,带徒80多人。一方面改造原始织机,开发生活应用型产品,一方面新老相偕,恢复、挖掘、整理、重现出古老的纹锦上百种。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大型壁挂《岳阳楼》及长沙火车站正厅170平方米巨型土家新织锦壁挂《武陵胜景》都出自她的徒弟之手。1988年,叶玉翠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2年老人含笑病逝。龙山县政府专款为其在县郊修建了一座石雕墓,石碑上刻着“光照人间”四个大字,叶玉翠被誉为土家“美神”。

  3 一部神秘无言的艺术史

  土家人把能否挑花绣朵作为衡量一个土家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有情歌唱道:白布帕子四只角,四只角上绣雁鹅,帕子烂了雁鹅在,不看人材看手脚。

  当你第一眼观得沿袭于汉代腰机式织布机的土家民间织锦机上的织物时,你会惊讶不已。原来土家姑娘是从线束如麻的织物反面挑经夹纬编制图案的。而织物的正面正对着地面,蹲下一看,原来纹理斑斓、井然有序。还有一点难以想象的是百来种纹样全凭心记,信手挑织,从无蓝本。

  聪明的土家姑娘以红、蓝、黑、白、黄、紫等对比强烈的丝线作经纬,所织图案朴素而夸张,写实与抽象结合,极富生活气息。其图案有以土家历史题材的,如四凤抬印,土王五颗印之类;有以生活风俗为题材的,如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福禄寿喜、鲤跃龙门、五子登科、鸳鸯戏水、野鹿含梅、老鼠娶亲等。有以自然风光为题材的,如张家界风光、土家吊脚楼等;也有以动植物为题材的,如猴儿花、虎头花、猫脚迹花、狗牙齿花、玫瑰花、菊花、月月红等等。

  她们对织锦纹饰的表现则是几何抽象化的、象征性的,条块分明、直来直去、一派阳刚之美。多为平行线、垂直线和斜线的三线构成图形,形成典型的格律点阵式排列组合的折直线造型装饰风格。

  土家姑娘是朴素无华的,她们把百来种纹样取名为“椅子花”、“桌子花”、“粑粑架”、“船船花”、“寸勾花”、“猫脚迹”、“狗脚迹”、“龙牙齿”、“猴子手”……名字虽土里土气,但都是身边日常所见之物,透着亲切。

  当你面对这些织锦时,你会忍不住赞美土家姑娘的心灵手巧,并想买下来带走。但这若是一个未嫁姑娘的织品,不论你出多少钱,都是带不走的。她们把一生的幸福都寄托在这些将作为嫁妆的织品上,尤其是给未来小孩的织品,更是视同生命,认为买走了锦片等于买走了孩子。也许正是包含了对未来的期盼和母爱的深情,这些织锦才会如此精美绝伦。

  4 四大争奇斗艳的民族织锦

  除土家织锦外,湖南境内还有苗锦、侗锦和瑶锦,都是赫赫有名的民族织锦。在过去都是用作被面,成为姑娘们最珍贵的嫁妆。四大织锦表面上看似乎如出一辙,实则迥异不同,各呈其态。不仅织造方法经纬结构不同,有经锦和纬锦之别,而且纹饰表现和色彩喜好各不同。

  苗锦主要流传在湘西泸溪,泸溪苗锦又称“牛肚被”。泸溪牛肚被苗锦,特色是粗犷古朴,上个世纪50年代,省博物馆收集到几幅赴日本展览时引起轰动。黄永玉称其为“这是湘西最古朴最优秀的织锦”。但已基本处于人亡艺绝的状态,唯一留下的老艺人梁家塘的陈身小要已于去年过世,其技艺单传教给了她的侄女。现在要看苗族织锦,可能只能看到苗族的织花带了。

  侗锦通道的最美。有“侗族最秀丽的织锦在通道、最华丽的织锦在贵州”之说。专为背小孩织造的“背带心”是侗锦的精华所在,一日难织半寸,全部是单丝纬花挑织物,其物被视为与小孩同在的护身物,需花费一个待嫁姑娘好几年的功夫。另一种古称“纶织布”的竹笼提花广泛应用于被面、床单、服饰上,织造较为快捷。叫“纶织侗被”。

  江华瑶锦,著名的是“八宝被”,特色是雄健爽朗。是中国瑶锦工艺的单门分支、为典型的经花织物。经点凸现于锦面,由“双经起凸”彩经色点排列成纹饰或民俗诗歌文字表现,古朴庄重、条块分明、独树一帜。其异型文字锦经专家考证与江永女书文字接近,外人莫能知晓,现今白芒营40岁的周桂翠及其嫂子是当地有名的艺人。

  龙山土家锦,特色是绚丽多彩。独特而丰富的百种纹饰的创造性及其艺术价值为中外专家所推崇,是楚文化的“活化石”。

  5 一种电脑永远取代不了的文化遗产

  古老的民族织锦经新时代的应用开发,新老相偕,恢复抢救了几十幅传统纹饰。同时新壁挂等装饰品的开发亦让民族织锦跳出地域应用的局限而得以顺应时代,重放异彩。目前仍保留着花垣民间工艺厂、王村芙蓉镇、永顺、张家界、凤凰及龙山等一批个体厂家进行织造生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今天我们终于能够重新审视人类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抢救的目的是为顺应时代的应用,提升民族的自尊、自强。

  万能的电脑,永远无法替代土家锦纹样自由变换色纬的人性功能,民间手工艺品的身价亦在于此,它不是机械可以成批标准化生产的工艺品,而是一种“小玩意、大文化”的有着制作人情感技艺的工艺美术品。只是现代高科技的突飞猛进,冒牌假货的日增,鱼目混珠,真假难辨,令人忧虑。更何况大量存世的民间手工艺绝活后继无人,少有投身到民间手工艺改革开发的志士能人。

  民艺传承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变得太快,手工艺的失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乎是无力回天的事。但是我们不愿看到:一觉醒来,再也见不到那些美丽的织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