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许宗衡率团访港会晤特区政务司司长许仕仁 共商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0:38 南方日报

  本报讯昨日,深圳市市长许宗衡率领深圳市政府代表团访港,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许仕仁等主要官员举行会议。双方回顾了去年6月签署的《加强深港合作的备忘录》及其他8份合作协议(简称“1+8”协议)的进展情况,也就多个范畴的合作方向交换了意见,内容包括口岸、基建、规划、CEPA实施、科技、环保、食物安全及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双方对一年来“1+8”协议的执行落实情况表示满意。过去一年,双方有关部门在各

合作协议的范畴,包括贸易投资便利化、经贸交流、海外推广、旅游、科技及法律服务方面都加强了合作。

  双方也同意研究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的可行性,并就广深港高速铁路的深港跨境衔接方案与深圳龙华火车站的规划及协调加强交流,以及在探讨莲塘口岸等课题上加强合作研究和磋商。

  许宗衡说,自从去年两地签署“1+8”合作协议后,两地合作提升至新水平,有两项突破,包括建立正常的沟通机制,由以往集中经贸合作领域扩展至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

  访港期间,许宗衡还将同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主席冯国经及委员们会面。此外,许宗衡一行将参观香港数码港、警察训练学校、昂船洲污水处理厂、车辆废气测试中心和香港规划及基建展览馆等设施。

  学者视点

  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评深港合作

  框架→操作:“1+8”协议“落地”

  记者(以下简称“记”):去年6月,时任深圳市市长的李鸿忠也曾率队访港。今年许宗衡市长访港,与去年会有什么不同?

  乐正(以下简称“乐”):去年访港的最大成果是双方签订了简称“1+8”的合作计划,这是一个深港两地合作的制度框架。今年的议程主要是如何操作,在操作层面上具体实现这个合作框架。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供港鱼的问题,提醒深圳、香港两地政府应该建立更灵活、快速的协商处理问题机制,加强信息沟通。

  边境开发应共同安排

  记:目前深港两地在合作上亟需交流沟通的问题有哪些?

  乐:最主要的是在基础建设方面加强沟通,主要是在口岸、交通上。现在口岸主要是罗湖和皇岗两个口岸,罗湖口岸已经饱和了,皇岗口岸最近增加了很多先进的硬件,西部通道开通之后会再增加一个口岸。总之,深港之间应该有更多的交通渠道。在口岸建设方面,深圳表现得比较积极,而香港在这方面由于制度、体制的制约,就没有那么积极。

  深港双方在边境规划开发上应该有共同的安排。现在深圳河两岸,深圳一侧的开发程度比较高。制约香港开发边境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香港历史上有制度规定边境线禁止开发,但是这一制度正在淡化;第二是出于环保考虑,深圳河南岸有一大片湿地,香港市民不希望高强度地开发这一区域。另外,双方开发的商业利益共享机制也应该建立起来。

  政务公开要学习香港

  记:许宗衡提出要“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现阶段深圳主要向香港借鉴什么?

  乐:香港在法制化、国际化、市场化方面都很成熟。我认为深圳先要学习的是法制化。现在深圳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法制框架,这方面跟香港比并不差很多,但深圳在政府透明度、政府对市民意见的反馈机制、政务公开以及问责制方面还有很多要向香港借鉴。

  记:深圳提出过“深港同城”,今年又提出“服务香港”,有人说在深港合作问题上,深圳的姿态越来越低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乐:我认为深圳这个姿态摆得很正确。从国际上来看,深圳的辐射力毕竟不能与香港相比。在定位上,香港应该是未来大中华区的经贸中心,而深圳是加工贸易基地。深圳现在是要支持并依托香港发展,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高的姿态。过去有人担心两地会不会在权益、地位上相争,会不会互不买账,现在看来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深圳地缘优势不可替代

  记:香港开始放眼整个珠三角,甚至整个内地。因此有人说,深圳的地缘优势正逐步弱化,深圳应该如何应对?

  乐:深圳的特殊性在于它毗邻香港,香港的第三产业、房地产、基础建设会拓展到深圳,这是其他城市没有的地缘优势。深圳在承接产业拓展方面应该多做些准备。以前在说到产业拓展时,深港双方各有担心,香港担心服务业向深圳拓展会减少很多本土就业机会,而深圳则担心香港的第三产业挤占本地市场。其实这些担心都是不必要的,好处双方都有。1996年沃尔玛进入深圳时,人人都担心它会不会挤垮深圳本地的零售业,实际上深圳的零售业发展得更强。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深港双方应努力谋求共赢。

  近期深港合作备忘录

  2003年1月27日零时

  “24小时通关”

  皇岗口岸正式实行“24小时通关”后,深港间的人流、物流首次实现不间断交流,不仅使两地的社会经济关系更加密切,也为粤港澳地区的进一步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3年8月5日

  粤港联席会议

  粤港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是2003年6月香港与内地签署CEPA后的首次粤港联席会议。前5次会议均由广东省常务副省长与香港政务司司长联合主持,而此次会议则由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和香港时任特首董建华主持,会议规格大大提高。

  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实质性合作协议,其中包括粤港两地建立联合对外推介机制;准许广东居民以个人身份赴港澳旅游;正式建立传染病通报机制;加强交通、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强高科技产业、教育培训、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等。

  2004年1月1日

  CEPA

  CEPA的正式实施,进一步加强了港澳与内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珠江三角洲经济中心和深圳作为副中心的作用,奠定了深港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基础并明晰了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路径选择。

  2004年6月

  “1+8”框架协议

  时任深圳市长李鸿忠率领庞大代表团访问香港,双方签署了“1+8”框架协议,建立了政府间的协调沟通机制,扩大了在科技、金融、文化、医疗等多方面的合作领域。2005年6月2日

  “为香港服务”、“同城化”

  深圳市四届一次人大会议闭幕,深圳新任市长许宗衡在当天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为香港服务”。7月,许宗衡会见香港金融业代表团时提出,本届政府在深港合作方面要有“同城化”概念,这也是深圳官方第一次正式提出深港“同城化”概念。许宗衡说,深圳60%的外资都来自于港资,香港的第三产业发达,而深圳第二产业优势明显,双方合作的空间很大。深圳的发展离不开香港,“深圳要真诚地为香港服务”。

  专题撰文:曾妮 江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