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现代手段“录”文化家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4:37 新民晚报

  本报讯(记者鲁雁南)浦东说书、浦东方言、东乡调、三林刺绣……一个个“老名字”勾起老浦东的回忆,吸引新浦东去探寻。记者今天获悉,作为全市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试点区,本月起浦东新区将第一次把570平方公里地域内的传统文化家底用现代化手段做个全记录。新区文化部门计划到年底汇总普查情况,经专家论证列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浦东文化产业提供重要依据。

  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主任闵雪生告诉记者,为了把传统文化“一个都不少”地记录下来,中心曾多次请来川沙、高桥等地的老艺人、“老史志”提供线索。这些老人个个都装着一肚子浦东故事: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的浦东说书又称“钹子书”,高桥镇200多年前就有浦东说书的书场了;金桥社庄庙庙会颇有名气,相传为纪念一位明朝时“把自己所押运的皇粮全部分给饥民,最后跳河自尽的芝麻官”,当地百姓集资建起这个庙,至今保持着赶庙会的习俗……

  老人们口中的文化遗产,让新区文化部门如获至宝,但“方言障碍”却让负责记录的新浦东人犯愁:许多老艺人不识字,只会唱曲,那些用本地话唱的唱词根本记不下来。为此,浦东各街镇分别推选出一名本土本乡、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员”,经专家培训后“上岗”。这批普查员下周起将拿起录音笔、数码相机,原汁原味地记录保存那些在浦东民间口耳相传、发展衍变的民俗传统、民间艺术素材,让它们更好地代代相传。

  据悉,浦东新区制定的《2005-2010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文化的继承性”要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新区文化部门将依据专家论证列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来认定保护项目,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并设立博物馆、文艺学校、培训班等,培养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在保护的基础上继承开拓。就像如今的浦东说书表演唱,将传统的浦东说书和表演唱融于一体,更注重唱腔和表演形式,形成了今日浦东郊区的“新流行”,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