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育部的“招招见血”见了谁的“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21:44 人民网

  9月1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在教育系统内有着“敢说、敢做”口碑、自称“快退休”的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针对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罕见地批评地方官员、高校和银行,用词之严厉,近十年来少见。而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采取的惩罚性措施,被高校人士称为“招招见血”,“鞭子抽到了最疼的地方,非常致命”。

  先来看看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采取的措施吧:不安排对地方高校的共建经费,并减少

今年教育专项的转移支付资金;调减这些地方和有关高校的大专(高职)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计划;暂停这些地方和有关高校硕士、博士点的审批;已经审批的硕士、博士点,亦暂缓执行,不公布,不下达;暂停对新设置高校、高校升格、高校更名的审批工作;暂停教育部与这些地方的高校共建工作等等。

  非常明显,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这些措施,都是针对高校采取的,所谓的“招招见血”,其实见的都是各高校的“血”,而对助学贷款的发放负有主要责任的地方政府及其银行,这两个部委采取的招数就连皮也没有碰到,更不用说“见血”了。

  事实上,教育部也只能对高校发招,因为,高校毕竟是自己的下属单位,教育部能够借助在其他问题上拥有的权力来制裁高校的不作为,它拥有对高校的绝对权威。这次通气会上张保庆的发言被称为是“捍卫教育部的权威”,实际上教育部在各高校心目中的权威是无须捍卫的,教育部真正需要捍卫的只是在各地方政府和银行中的权威。

  遗憾的是,有些高校在助学贷款问题上的不作为也是无可奈何的,这些高校实际上处在了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银行之间的夹缝之中受挤受气,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高校接受教育部“见血”的招数实在是有点儿冤枉。

  但是,除了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地方政府严词抨击之外,教育部实在没有别的措施来促使地方政府在助学贷款问题上走向自觉,就像张保庆自己所承认的:“教育太软了,教育没有什么手段。”由于教育不能在短期内带来直接利益,所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缺少强势政治支撑,不可能有大动作。否则,作为中央重要政令的助学贷款政策就不会遭遇地方上的“肠梗阻”。

  要根治助学贷款政策在地方上的“肠梗阻”现象,单靠教育部门给下属高校发“见血”的招数,无疑是“和尚有病,秃子吃药”的办法。因为,助学贷款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的是政绩考核的缺漏和法治权威的缺欠。要解决这个问题,绝不是教育部门所能承担的,而应该是多个职能部门以及公众、媒体共同促进形成的国家制度性建设。只要形成了威严不可逾越的制度,教育部固然不必采取什么“见血”的招数,而它苦苦追求的所谓权威也会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捍卫。

  作者:网友:李先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