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佛山 打造教育大平台(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05:36 人民网-华南新闻
佛山 打造教育大平台(组图)
佛山教育取得的系列成就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编者按

  8月27日,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组正式宣布:佛山市创建教育强市各项指标达到广东省教育强市的验收标准。这意味着,一经广东省政府批准,佛山市将成为继深圳后的第二个广东省教育强市。

  在广东省教育强市12项一级指标中,佛山市有11项达“优秀”,1项为“良好”,在佛山满意“答卷”的背后,是政府的大手笔投入———过去3年佛山教育总投入120多亿元;也是佛山全市教育的大跨越,从基础教育的整体提升到素质教育、特色教育的异彩纷呈,佛山教育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佛山教育最大的亮点何在,在佛山教育大发展的背后,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为此,让我们走进佛山,专门聚焦佛山教育的跨越历程。

  佛山,历史文化名城,“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明清时中国的“四大名镇”和“四大聚”之一。一提到佛山的种种繁盛和辉煌,人们总是习惯抛出上面这几句脍炙人口的句子。但是,远去的历史毕竟不能代表今天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发展一日千里,顺德、南海更是中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而在目前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区域竞争中,在各种要素成本不断提升的前提下,佛山能否继续保持先发优势、能否持续协调发展,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关键。教育兴,则佛山兴,经济发展,教育为先,佛山领导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提出“佛山要打造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首先就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以超前的眼光,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从20世纪80年代起,佛山坚持教育发展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使得教育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构建起了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协调发展,满足市民多层次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走出了一条适合佛山市情的教育发展路子,大教育的格局已经形成。

  基础教育力求优质均衡

  今天的佛山教育,有太多的奇迹让人惊讶:早在1988年,佛山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0年普及高中教育;目前佛山有省一级中小学135所,市一级237所;佛山的优质学位总数达到53.16万个,占学位总数的73.3%以上。

  佛山市有两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203人,“三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同时,在条件比较有优势的佛山一中和南海艺术高中附设西藏班,援助西藏教育的工作多次受到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肯定。

  从200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后,佛山便把主要精力放在巩固“普高”成果、加快发展优质均衡基础教育方面,形成开放的结构布局及合理的基础教育体系。实施社会化、规范化、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优质均衡、特色鲜明的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多模式、可选择的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04年,佛山有10所优质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全年共有2000多名学生跨区就读,成为佛山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市小学、初中优质学位分别超过60%、80%,高中达到100%。

  佛山五区以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为突破口,把布局结构调整与创建优质、等级学校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可喜成效。2004年,全市撤并中小学112所,新建和扩建学校80所。全市等级学校527所,提供超过50万个优质学位。如今,顺德、南海、禅城、三水4个区被评为教育强区;全市31个有教育管理功能的镇,27个是教育强镇。佛山市把握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趋势,将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等级学校与发展优质教育结合起来,不断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职业教育紧贴社会所需

  提起佛山教育,不得不提顺德的职业教育。多年来,立足地方不断创新的职业教育为顺德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作为中国著名的制造业基地,“顺德制造”早已蜚声中外,围绕顺德制造中的家电、家具、涂料、机械设备等优势产业,顺德各个职业学校因地制宜,办起了“适销对路”的一系列专业。多年的创新,这里涌现了一系列闻所未闻的新名词:订单式人才培养、职高学生去留学、弹性学制等等。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是佛山职业教育的成功之道。根据城市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佛山职业教育在扩大招生、课程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教育科研等方面,全方位带动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为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一线岗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毕业生普遍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连续多年,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

  此外,佛山大力推进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和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的建设,切实加强重点建设专业点的建设。目前,佛山共有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15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5所,省级重点以上中职学校占中职学校总数的51%。全市有“广东省职业教育实训中心”4个,已成为该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职业技能综合实习、考核基地,也是地方在职人员、外来从业人员、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其他社会成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基地;有国家级重点建设示范专业(点)两个;省级重点建设骨干专业(点)11个。

  现代教育“信息”取胜

  目前,佛山市有国家和省级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9所,303所学校建有校园网,100%的学校实现了“校校通”,全市拥有计算机9.72万台,生机比达到7.7:1。信息化的普及,使佛山教育占领了当今现代教育的制高点。

  早在1999年,佛山市南海区便在全国率先提出“教育信息化”的口号。2000年南海实现了“校校通”,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南海明确要求每一所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必须开设信息技术课,这一决定比全国整整提前了5年。

  为了确保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按照“起点高、模式新、定位准、有序发展”的总体要求,佛山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逐年加大了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建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市场运作、银行贷款、单位自筹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如今,“校校有电教室、人人会电脑”在佛山的农村学校早已不是梦想。佛山市的中小学基本上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有的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开设,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已纳入中考范围。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佛山是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地区实验岛,是广东省“校校通”工程试点市,多次接待国内外的教育信息化考察团。国家教育部在佛山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省级规划与实验区(校)工作研讨会》,对佛山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模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民心工程”深得民心

  “民心工程”是佛山教育逐步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佛山五区已建立了相应机制确保困难家庭的子女受到扶助。2002—2004年,佛山市用于中小学、中职学校等扶贫助学资金共7998万元。

  日前,佛山市召开全市扶贫助学工作会议,公布了新的扶贫助学保障机制的具体实施意见及标准。一个以政府财政为主体的扶贫助学新机制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保障所有本市户籍低保家庭子女从小学到大学的顺利就读。全市低保家庭的1.4万多名学生成为首批扶贫助学新机制的受惠者。

  根据扶贫助学新机制的具体实施意见及标准,低保家庭子女100%享受“两免一补”。对于本市户籍低保家庭学生,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免缴书杂费和学杂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基本收费标准给予补助,并补助生活费;就读全日制普通或成人高校的给予第一学期学费及路费资助,使他们能够顺利入学。此外,佛山市政府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对低保家庭的新生实施“入学绿色通道”,一律实行先入学后核实并及时采取助学措施的办法。

  教育体制保先创新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佛山便开始实行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向民间资本抛出了绣球。目前佛山有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民办学校(含各种民办培训机构)839所。蓬勃发展的民办教育,为佛山的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成为整个教育事业不可低估的社会办学力量。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佛山市通过实施“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和“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以及开展国家、省、市三级培训,重点培养名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少教师实现了“两个转化”:从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化,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化。并且主动求贤,“筑巢引凤”,引进高素质毕业生和在职教师,拓宽人才的“绿色通道”。此外,确立“不重年龄、不重资历、重水平、重实绩”新观念,选拔优秀教师队伍充实干部队伍。为鼓励优秀教师、校长的快速成长,佛山市南海区创造性地建立起了“塔形———双峰”人才成长模式,以培养“名师”、“名校长”为抓手,以拔尖创新人才来拉动整体教师队伍的优化与素质的提升。为彻底打破教师队伍“只进不出”的格局,南海通过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方式重新对教师进行聘任,打破教师“终身制”。

  除了英语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外,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也是佛山教育的亮点。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佛山连续10年高考成绩稳步提高。2004年高考上线总人数23215人,上线率86.25%,上线人数与万人口的比例位居广东省第二;2005年上线总人数28058人,上线率87.54%,其中700分以上高分考生934人,位居全省第二。

  如果说学好英语只是掌握了一块进入国际的敲门砖,那么要培养国际通用的人才,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需求格局的变化,佛山教育不仅需要走出去,还需要引进来。近几年来,佛山市不断地分期分批选派教育行政工作者、校长、教师到国外考察、学习,让他们学习外国的教育理念、办学经验和教育教学经验。如今,佛山教育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与国外的大学与教育机构携手合作已是蔚然成风。

  佛山,正走在与国际教育接轨的现代化教育道路上。

  佛山教育“六个优先”

  佛山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地位,从打造产业强市,建设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高度,确立优先发展教育,创建教育强市的目标。把发展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落实教育“六个优先”(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学校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重教兴学的良好氛围。依法保障教育投入,落实“三个增长”。

  坚持改革,不断创新,努力实现教育发展均衡化,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建立了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佛山教育,伴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教育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国率先普及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全市80%的区成为省教育强区、87%的镇(街)成为教育强镇(街)。

  《华南新闻》 (2005年09月07日 第四版)
佛山 打造教育大平台(组图)
佛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是佛山教育发展的保障

佛山 打造教育大平台(组图)
在佛山的西藏班

佛山 打造教育大平台(组图)
信息化教育在佛山高度普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