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站三尺讲台想学生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10:00 新文化报

  “站三尺讲台,想学生未来。”56岁的李元昌老师常说这句话。或许是天妒英才,这个一心为孩子谋划人生的乡村教师患上了非合金氏淋巴瘤等严重疾病,然而他却一直奔波在教改、筹资助学的路上。在昨天举行的李元昌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李元昌老师被省教育厅授予“竭诚奉献农村教育事业的好教研员”称号。语文课上到田间地头

  主张打破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阻隔,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各学科综合。如今榆树市秀

水二中依然传承着当年的农作物实验地、鱼塘等“另类课堂”李元昌老师1966年开始在榆树秀水二中当民办教师,1977年考入长春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毕业后主动要求回到秀水做一名普通中学语文教师。

  从农村走出的李元昌一直相信农村孩子不比城里孩子差。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李元昌老师开始打破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阻隔,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各学科综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实施自己的教改思想和培养目标,李元昌还自学了农业大学的主要基础课,如遗传育种、植物栽培、土壤肥料、植物生理等,用以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他将语文课上成了农村孩子的劳动生产课,用课本知识去引导孩子选种、育苗、养殖。如今的秀水二中依然传承着当年的农作物实验地、鱼塘等“另类课堂”。而李老师所倡导的社会大课堂,不仅让农村的孩子们有了广阔接触社会的舞台,还带领学生们走进社会、观察社会。

  省教育学院经过总结李元昌的教改实践,从1988年开始推广李元昌教改经验。1988年第一轮实验下来,省教育学院用李元昌实验班和城市重点校做对比实验测试,其成绩仅次于东北师大附中而高于其他重点学校。第二轮实验班中有5名学生的作文在全国获奖;第三轮实验班学生的作文由吉林文史出版社编成文集《田野上的小花》出版,被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定为吉林省初中选用教材。1993年,秀水乡腰围村考上7名大学生,有6名是当年李元昌实验班的学生。

  连续四轮长达13年的教学改革使李元昌成为全国教改先锋人物。1995年后,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特级教师、省管专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功勋”教师桃李芬芳

  省教育学院从1988年开始推广李元昌教改经验。1993年,秀水乡腰围村考上7名大学生,有6名是当年李元昌实验班的学生拖病体创教改基地

  首创了“教研教改基地”,以一所学校为中心,辐射周边中学进行校际联合教研。李元昌创造的这一模式,对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借鉴意义1999年,李元昌被查出患非合金氏淋巴瘤等严重疾病。为了照顾他,上级把他调入省教育学院任教研员。同年5月,李元昌刚做完术后化疗,又带着病一头扎进农村学校。他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偏僻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少,往往一个学科只有一个老师,或一个老师兼几门课,教师之间没法开展业务交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元昌想出了新办法。他在地处偏僻的白山露水河林业局一中,首创了“教研教改基地”。也就是以一所学校为中心,辐射周边中学进行校际联合教研。“基地”在教研员的指导下,开展集体备课、组织公开课、选定科研课题、评选学科带头人、向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送课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科教师之间共同提高。

  李元昌在露水河林业局一中试验成功以后,又把这一做法推广开来,先后在全省九个市州创建了4个“教研教改基地”和20个“教研教改基地校”,覆盖了83所农村中学,有4300名农村教师参加研修活动,由原来单一的语文学科教师参加发展为所有学科教师参加。李元昌创造的这一模式,使农村教师培训在困境中找到了一条出路,对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借鉴意义。本报记者孙淼(新闻编辑:)(来源:新文化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