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花甲女校长不遗余力推广手语“普通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10:34 金羊网-新快报
  “要让聋人与时俱进”

  新快报记者 文安 实习生 田红娟 通讯员 肖培坚

  “我用了47年的时间研究手语。聋人手语很美。”何静贤女士一边打着手语、一边用嘴巴向记者说出这番话。这位年过花甲的女士,衔头包括广东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原广州市聋人学校校长、广州市手语研究会会长,而目前她正致力于收集整理聋人手语和推广手语“普通话”。她说,这项工作的目的是让手语“与时俱进”,否则,聋人会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无法融入日新月异的社会。

  手语原来也有“方言”

  对于正常人来说,手语只属于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似乎自成一体,与世界毫无关系。65岁的何静贤也是从18岁进入广州聋校任教后才接触到手语的,至今已整整47年。

  作为南粤手语研究的“泰斗”,说起手语的造句和语法,何老师“手舞足蹈”地给记者演示起来:“广州聋人用右手五个手指表示‘五羊城’,但外地聋人的‘五羊城’却是用3个不同的手势组合,这种差异源于地域风俗习惯的不同。”

  想不到手语也有方言之分!何老师向记者解释手语“方言”产生的原因:“虽然全国手语大同小异,但很多新事物的产生在手语里没有统一补充,这就使聋人接触社会的触角受到限制,即使是中央电视台的手语新闻,各地聋人的理解也有差异。”

  造成手语“方言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聋人本身的“集团化”。何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在聋校任教时就遇到过来自这样的学生,他一家四代出现了13个聋人,“他们的父辈没有规范的手语,但自创的手势完全可以和孩子交流,这些孩子走入学校才知道,他们的家族手语根本无法和其他人沟通”。

  “没有规范的手语,聋人很难走进社会,他们需要使用‘普通话’准确了解社会,也让社会正确了解他们。”何老师说,她参与编著的聋人手语教科书《手与聋》已经出版了四辑,是广东省聋人学校的辅助教材,收录了近700条手语规范词汇和新生词汇。

  手语中的“萨达姆”会摸胡子

  据何老师介绍,随着聋人所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近年很多高校为聋人设立了适合于他们学习的专业,最普遍的是计算机、工艺美术和服装设计,怎样把这些新生词汇变成规范手语是全国特殊教育研究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前不久,全国聋人的最高学府长春大学已经开始编写聋人教科书,何老师把自己研究多年的手语词汇无偿交给长春大学,希望可以为聋人规范手语的推广提供帮助。

  在采访中,何老师多次提到设计手语的原则是要尽量趋向简单、形象。“我们要有‘非典型性肺炎’这个词和聋人交流;还要让他们知道譬如‘萨达姆’这样的风云人物。”当何老师用手势打出“萨达姆”时,记者惊叹于手语的直观:只有两个动作,一个是S的表音,另一个竟然是手指摸胡子的动作!

  退休后的何老师做了义工,每天都把日程表排得很满,除去全省各地残联培训残联干部的手语外,她还经常应邀为窗口单位的公务员讲授手语,以便他们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我都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身份,但只要让我去教手语,我都愿意无偿地去,因为多一个人学会手语,就会多一个和聋人交流的人。”
花甲女校长不遗余力推广手语“普通话”(图)
何老师正在用手语举例说明手语的方言。

  新快报记者 许都/摄

  (Robby/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