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艾滋病村”的孩子点亮希望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14:34 新民晚报

  本报记者 唐宁 实习生 乐梦融

  方志燕拥有出色的学历背景,本可在职场一展宏图。她却走了不同寻常的路,当上一名全职志愿者。她的无私奉献感召来不少朋友加盟,他们用青春的热情,为河南一个“艾滋病村”的孩子点亮了希望的灯火。

  1 村里有了第一台影碟机

  8月下旬的几场暴雨过后,河南上蔡县后杨村的路就像被搅拌机搅了一通,翻起一尺高的泥土。方志燕蹬着高帮套鞋带着雨伞,一户户地回访近10名受助学生,考察新的助学对象。

  后杨村有3800多人,村民住得很分散,方志燕有时在风雨中走上半小时翻浆路,才到达一户人家中。方志燕蹲在地上,教孩子给助学者写明信片,有的带回上海,有的寄往英国。方志燕写好英文地址,让孩子依样画葫芦,再写一句自己想写的话。她去看一个今年考上大学的女生,得知她在窑厂拖砖,想挣一点读书的费用。可是砖瓦厂在暴雨中停工了,方志燕抚摩她瘦弱的肩,说:“我们给你奖学金!”

  在秀秀家,方志燕为动员这个15岁的女孩重回学校,磨了好久。母亲6年前死于艾滋病,父亲依靠药物勉强维持,秀秀和妹妹随时都可能变成孤儿,稚嫩的心因恐惧而麻木了。方志燕第一次来时就对她说:回学校去。女孩哭着摇头。有政策让艾滋病感染者子女免费上学,但要张榜公布。秀秀和很多孩子一样,就算辍学也不愿遭耻笑。方姐姐寄来了学费,可秀秀依然在鞋厂做小工。“我离开学校好久,跟不上了。”

  “我们不计较成绩,就算为我去读书,好吗?”方志燕轻声细语。秀秀终于勉强点了点头,可是想了想又说:“姐,我还是不能要你的钱。”方志燕知道孩子的心事——担心受恩惠无以报答。她说:“那你给姐写借条,将来有钱了还我。”秀秀破涕为笑,说9月就回学校读初一。

  晚上,方志燕教房东小程使用影碟机,村里还没人见过这玩意儿。小程是后杨村的小知识分子,常写艾滋病重灾村的报道,还出去参加各种会议,接待前来考察的人,他想把村里的故事写成书。方志燕来3次都住他家,这次发现他家新装了抽水马桶,这是全村唯一的文明生活用品。方志燕对小程说:“你好好保管这台影碟机,我们打算搞些活动,每月放一次电影,包一回饺子,让孩子们吃点肉。”

  周末,方志燕走进她和伙伴们创办的“启明书社”。小平房里挤着不少学生,只有8张凳,孩子们沿着墙脚站成一溜读书看报,专注的神情中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书社聘用的管理员耿大姐,把借书登记簿拿给方志燕看。书社成立3个月来,已有230多人办了借书证。从上海运去的560本图书,虽然只装了2只书橱。但给后杨村带来的影响,将难以用数字来计算。

  方志燕对同伴们说:“我们要募集更多的图书,最好多一些学生读物。”

  2 生活的另一种表情

  张吉人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编辑,他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同学杨丽颖在上视广告部工作,是方志燕的中学好友。很多意气相投的年轻人,粘来粘去,就聚在一起了。当方志燕从英国留学归来,宣布要做助学慈善工作时,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了团队中的一员。

  方志燕一直是个好学生,被认为走着“正常发展”的道路。直到将从复旦大学毕业时才突然显示出小小的“叛逆”,放弃所学的法律专业,进了电视台广告部。以后又去剑桥读法律硕士,“结果更离谱,当上了全职志愿者”。

  方志燕在英国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她感到组织民间力量帮助弱者、促进社会和谐,是很有意义的事。这时,有位英国朋友拿出5万元要帮助中国贫困孩子,希望她亲自去落实。方志燕得到了启动资金,却如同捧了一只烫山芋。怎样让这笔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这成了她和张吉人、杨丽颖、吴宇琦们聚会的主要话题,他们称这笔资金为“启明基金”,制订工作章程,建立了严格的资金筹募和使用的账目制度。

  今年元旦前一天,杨丽颖、张吉人和方志燕一起在大雪中出发,在郑州转乘4小时汽车,再搭三轮车走半个多小时,来到全国38个艾滋病感染重灾区之一的后杨村。全村600多名感染者,300人已经去世,给许多家庭和孩子留下难愈的创痛。他们入住的那户村民家,就有一个在襁褓中失去双亲的孤儿,为了“不给阎王爷点到花名册”,奶奶叫他“小孬”,连名字都不取。

  他们来到2所县重点中学,看到每个班有七八十人,上下铺的单人床要挤4个身高1.7米以上的男生。白菜土豆粉条是永远的菜单,炒个鸡蛋就是吃荤加油。除了作业,没有任何课外书籍可读。

  他们走访村民,动员失学孩子申请助学金,却遭到多数家庭的拒绝。苦难无望的家境,让孩子无法安心读书,却也不愿接受施舍……生长在上海的白领青年,从未见过如此愁苦的表情,他们彻夜难眠。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决不因此而放弃努力与付出。”回上海的火车上,他们决定:给最困难的孩子发放助学金,为村里建一个传播文明、滋润心田的“启明书社”。

  3 “启明书社”开张了

  张吉人回到上海就跑到文庙去买特价书,从内容到价格都仔细筛选。募集资金和图书最初只在朋友和熟人中展开。很多人送书、认捐助学,有人送衣物,还有人为书社订阅《故事会》《读者》《大河报》。每位捐赠者都得到一份装在红色镜框里的证书。送来几十只娃娃的陈稚颖小朋友,更是收到了许多张小朋友抱着娃娃欢笑的照片。

  在后杨村,村民们按照上海青年的要求,把2间平房粉刷一新。瞿木匠打了4口书橱、2张桌子和8把椅子。

  今年3月,装有600本图书的十来个大纸箱送到了托运站。不料托运中被弄丢了一整箱55本书,有的纸箱被弄散。方志燕连夜打电话查询,而后亲赴当地交涉,拿出详细的书目和编号,得到了1000元补偿金,再去增补了图书。

  4月28日,方志燕第二次来到后杨村。那天中午,她在启明书社前点燃了一只高升。村民和孩子们欢呼雀跃时,千里之外的上海,一群年轻人也从心底涌出了欢笑。

  在方姐姐的鼓励下,孩子们动手贴借书袋,写书名和编号,然后分类上架。小程对方志燕兴奋地说:“我今天才发现我女儿做事可仔细哩!”

  小小书社给村里带来多少欢乐啊!每天都有二三十人前来借书,阅览《大河报》《小学生作文》和《家庭医生》等10份报刊杂志。第一个启明书社的成功,极大地激励了方志燕和她的伙伴们。方志燕上月第三次去后杨村时已和邻村小学谈妥,年底就在那里创办第二个“启明书社”。

  目前,方志燕正在向有关方面申请,注册民办非企公益性的“启明书社”,眼下已进入审核阶段,可望在年底前成为少数几个注册成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4 奉献令人生富足

  《挚爱》杂志记者陶晨,采访方志燕的报道还没写,他和同事捐的书就送到了电视台杨丽颖那儿。徐嘉菲是青干院的学生党员,她母亲在街道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认识了小方,回家一说“启明书社”的事,小徐马上前来报到。“启明书社”不仅点亮了远方农村孩子的希望,也唤起许多上海青年的爱心。

  后杨村人见了方志燕就说:“来俺家喝汤吧!”只是米汤加馍,却洋溢着泥土的芳香。早两天方志燕临回上海前,瞿木匠送来了2斤花生米。秀秀的父亲兜了几圈,朝她手里塞进一张捏得发烫的50元,“你要养好身体,才能多做事哩!”燕子眼眶都湿了。

  方志燕平时为英国报纸做点翻译工作,来维持生活需要。爸爸因病去世多年,她与母亲相依为命。方妈妈从不要求孩子去挣大钱,只要她快乐。当然有时也难免有些感叹:“每次到市中心都很不方便,要是我家住得不这么偏僻就好了。”

  方志燕自知无法像同学那样买车买房,对母亲深怀歉意。但心怀宏大的慈悲和善良,以助困境之人和弱者为乐,又何尝不是一种卓越而富足的人生呢!

  上海送来的布娃娃有了新家

  方志燕在教孩子写明信片 本版摄影 程向阳

  板车拉书进村

  我们都爱书

  方志燕(右)、杨丽颖(左)在家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