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透视赣州“10+1”体系(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2:02 人民网-华东新闻

  “长珠闽”地区体制、机制的创新提供了这样的经验:要率先对接“长珠闽”,实现在观念上的对接、产业上的接替、操作上的互动、运作上的移植,必须率先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规范化的运作是否会影响发展的速度?“眼前可能会慢点,但是,这种体制的变化从深层解决了一些问题,有利于长期的发展”

  最近,江西赣州“10+1”体系的新闻频频入耳目:7月,赣州“10+1”体系文件出台;8月9日,赣州开设“10+1”体系建设政策文件领导干部学习班;8月23日,赣州“十大体系”建设论坛”举行。

  一年多以来,赣州重新疏理、制定了有关经济发展的10个主体文件和77个配套文件,包括后来增加的一个反腐文件,统称“10+1”体系。“10+1”体系与江西对接战略———

  抢占先机必须率先“对接”

  “10+1”体系的建设虽在赣州,却与整个江西的发展战略密切相联。

  “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这是继“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之后,江西开放的又一重大战略。“与长珠闽对接什么呢?就是要体制对接、机制对接、观念对接、市场对接。”2003年11月,赣州市党政代表团访问广东,江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吴新雄亲自前往,并在与广东方面座谈时阐述了这一思想。

  赣州地处江西南部,与广东接壤;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赣州成为了江西改革开放的试验区。

  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说:赣州要在新一轮体制机制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快发展,必须实施率先“对接”战略。

  为此,赣州先后派出若干个调查组,前往“长珠闽”20多个地区调查。大家用发达地区的眼光来审视赣州,并得出这样的结论:赣州的差距在机制体制,潜力在机制体制,动力在机制体制,希望还在机制体制。“长珠闽”地区体制、机制的创新提供了这样的经验:赣州要率先对接“长珠闽”,实现在观念上的对接、产业上的接替、操作上的互动、运作上的移植,必须率先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基于这样认识,赣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十大体系”的重大决策。“10+1”体系与上下级政策———

  削除地方保护政策就是接轨

  依记者观察,赣州对接“长珠闽”的一个最直接目的是为了与沿海的产业和市场对接,从而获得新的机遇。整理、调整和疏理赣州的相关政策,使其形成“洼地”效应,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赣州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张佩昌介绍,“‘10+1’体系已出台的10个主体文件和77个配套文件内容涵盖了产业发展、农村工作、城市化、开放型经济、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环境及保护群众利益等7个方面,以搭建有利于对接“长珠闽”的政策平台。”

  赣州仅仅是一个地级市,在制定政策过程中怎样处理上下左右、过去与现实的政策关系呢?

  “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凡是被外地的实践证明又符合赣州实际的,都大胆地借鉴过来;凡是能够促进发展但还没有人实践证明的,都大胆尝试;凡是阻碍发展的,一律废止。”赣州市委秘书长骆炳峰这样解释。

  在十大政策体系的制定过程中,赣州重点围绕战略机制、经营机制、激励机制、市场机制、优化环境机制等方面对原有政策进行疏理,并进行调整。

  民营经济是支撑长珠闽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赣州拿自身的民营经济发展与广东比较,相比之下,赣州的发展速度明显较慢,主要原因还是市场准入的门槛过高、融资贷款难、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等。

  针对这个问题,赣州就加快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制定了6个政策文件,其中包括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及其10个配套文件。对民营经济重点扶持的特色是,打破行业垄断,对六大投资领域实行重点开放,让民营资本与外资和国有资本享受同等待遇。

  潘逸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制定新的政策体系,不是为了超越国家政策的权限,也不是为了与沿海政策比拼,更重要的是去除那些地方保护性政策。这样的政策去除了,自然而然就与沿海接轨了。”

  比如招商引资,各县市为了竞争各自都会制定优惠的政策,这些政策放在各县也许有合理性,但是对于整个赣州而言,18个县市都制定优惠政策就有恶性竞争的态势,对整个赣州不利。为此,赣州统一了全市招商引资政策,避免了国有资产及政府应有收益的损失。今年7月,赣州市本级就清理出83个与国家现行政策相抵触的政策文件停止执行。

  在新体系的建立中,也不是把原有政策全盘否定,而是本着继承、扬弃、完善和发展的原则。那些目前仍然行之有效的政策都被保留下来,有的还加大了工作力度。“10+1”体系与思想解放———从深层解决问题,有利于长期发展

  “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更新天地宽”,政策机制的疏理,其实是一次思想解放的过程。“10+1”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大规模的考察、培训和宣讲,赣州人的思想都搅动起来了。

  至今,上犹仍是赣州的国家级扶贫县。在“10+1”体系的建设中,上犹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整合现有资源,组建了城市资产投资公司,以及招投标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等六大中心。副县长赖金生说:“过去,城市建设都由政府包办,现在呢,完全交给投资公司来运作,政府超脱了出来,却又盘活了有形无形的资源。”

  在上犹的招投标中心,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建设工程、政府采购等全都在这里举行。过去,这些工作都由各职能部门分管。现在,这些职能全部集中到这个中心来,统一招投标,统一监管。据介绍,今年,这个中心对70个项目进行了招投标,与过去的操作方法相比,节省资金1200万元,增加收益220万元。

  规范化的运作是否会影响发展的速度?“眼前可能会慢点,但是,这种体制的变化从深层解决了一些问题,有利于长期的发展。”赖金生说,“原来群众办事主要靠领导的一句话,不确定因素很多,其实群众也是担心的:万一领导换了怎么办?现在制度、规定都清楚了,投资者办事也就更踏实了。”

  今年1—8月,上犹县招商引资项目不断增加,仅深圳安远集团就投资15亿元在该县建设高水平的旅游项目,这样的投资来到一个国家级扶贫县,与上犹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不无关联。

  “10+1”体系与学界观点———

  为中国的政府改革提供了一个样式

  上犹的情形仅是赣州体制、机制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在“10+1”体制框架下,赣州有力地推进与体系相配套的交通、能源、信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并有序理顺了部分职能,对一些机构进行创新性改革。比如,实行建、管、养协调,职、权、利分离,首创大交通管理模式;将政、事、企分开,组建全省第一家进入实质运作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在深圳设办事处,开创江西内地与沿海口岸机构对接合作的先河。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教授说:“赣州的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政府的体制机制创新的做法为中国的政府改革提供了一个样式。政府改革是当前中国改革的一个重头戏,也是最难的。而赣州市提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推进‘十大体系’建设,这对我国的政府改革将有启示性意义。”

  沿海一些地区的现实表明,区域经济落差的出现不在资源、区位的优劣,却与制度差异有一定关联。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说:尽管赣州的体系建设仍需经时间考验,但是,根据“哪里率先进行了先进的制度创新,也同样能赢得丰厚的社会回报”的理论,赣州也将会赢得发展的先机。

  《华东新闻》 (2005年09月08日 第一版)

  作者:本报记者 谢卫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