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川妹子”和她的民工子弟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4:59 中国青年报

  开学了,来自四川的杨小毅专心地坐在教室里听课。杨小毅就读的浙江省嘉善县西项广元民工子弟学校,是一所初中、小学齐全的学校,学生多是来自四川广元的民工子弟。创办者鲜桂英,则是一位来自广元的农村妇女。

  西项广元民工子弟学校2001年创办时,只有360名广元民工子弟。而今天,已有四川、安徽、江西、湖南等13个省的民工子弟。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老家做过几年代课老师的鲜

桂英,用汗水和艰辛,做到了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事:办了3所这样的学校,收下民工子弟2200多人。去年12月15日,作为浙江代表,鲜桂英出席了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

  2001年初,第一次到浙江嘉善的鲜桂英,看到不少辍学的民工孩子,每天上学时,他们站在出租房门口,望着背书包的城里孩子发呆,一些孩子多次向父母央求:“我要在这里上学。”

  鲜桂英高中毕业后,曾在广元五龙镇一村小学当数学代课教师。后来,县里裁减民办教师,因教龄不长被“刷”了下来。鲜桂英含泪离开学校到北京打工,1996年随丈夫张丕军到上海打工,后又在浦东一民工子弟学校代了5年课。

  嘉善之行,鲜桂英萌生了办民工子弟学校的念头。“没有上百万元资金怎么办学校?我以为她有点发疯。我们把打工赚来的10万元钱投了进去,还没见到学校的影子。她对我说‘钱不够,我回老家借;老师没有,我回家乡请。这个学校一定要办起来’。”回忆当初,张丕军感叹。

  为了办学,鲜桂英回乡向亲朋好友筹钱,向家乡银行贷款。回到嘉善,为选校址,冒着酷暑,她几乎每天骑自行车跑遍城郊,终于在魏塘镇租下了十几间平房。

  在嘉善县教育局和魏塘镇等部门的扶持下,鲜桂英办理了报批手续,购置设备,聘请教师。2001年9月1日,拥有7个班、360名学生、9名老师的嘉善县西项广元学校终于开学。

  尽管办的是民工子弟学校,鲜桂英却不肯落在其他学校的后面。“要让孩子有书读,还要读好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校开设了12个兴趣小组,设置英语、电脑、艺术等特色教育,教学纳入到了嘉善教育部门的正规管理,做到了与本地公办学校同步。

  2002年2月,学校搬进了投资100多万元,占地3000平方米的新校舍,扩展到拥有19个班级、1000多名学生、40多名老师的规模。

  “要让辍学的民工子弟都走进课堂。”抱着这个想法,鲜桂英前年在干窑镇创办了第二所民工子弟学校,600多名辍学的民工子弟读书有了着落。去年10月,她又在桐乡接收了一所四川驻桐希望小学,这所小学由于经济困难处于停办边缘。老师和孩子们知道鲜桂英的传奇故事后,希望她来“救救学校”,于是,她又办起了第3所民工子弟学校。

  今年6月,西项广元学校第二届初三毕业班参加嘉兴市统一高中招生考试,50人参考,46人被录取,升学率达到92%,居嘉善县同类学校前列。

  鲜桂英办的民工子弟学校,每位学生一学期学费只收360元至380元。靠这么一点经费来源,靠老师们的理解与支持,3所学校运转正常,解决了2000多名学生的就学问题。

  作者:徐雪娟 本报记者 董碧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