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首个水上义务搜救队的困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4:59 中国青年报

  作为国内首支水上义务搜救队,河南省洛阳市水上义务搜救队在成立不到5个月的时间,已先后义务下水搜救56次,成功营救17人次。但是,这支忙于救助别人的搜助队目前却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惑,不得不向社会发出了他们的求救信号。

  初衷:今天冷漠的我们,明天就可能成为冷漠的受害者

  今年38岁的赵振杰,是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名商人,爱好冬泳,一直过着舒适而安逸的生活。但是,他在今年2月目睹了一名落水者溺水身亡的过程,刺痛了他的神经。

  2月28日下午,途经洛阳桥的赵振杰看到桥西侧慢车道围满了人,挤过去一看,一男子正在桥西侧水面上挣扎。赵振杰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将那名男子救上了岸。但因溺水时间太长,那名男子最终没能被抢救过来。

  “回到家后,我心里一直放不下那个逝去的生命,对此耿耿于怀。当时,现场有数百人围观,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生命消失在河水中。大家都在指责这个社会目前的冷漠,但是如果我们今天仍然冷漠,明天就可能成为冷漠的受害者!”赵振杰说,“所以我就想,洛阳市有上千名冬泳爱好者,如果把其中的一部分人组织起来,搞一支水上义务搜救队,专门救人行不行?”

  赵振杰把这个想法跟几个冬泳爱好者一说,马上得到了支持。于是,几天后,一份简短的倡议书贴到了洛阳市多个游泳池的墙上。倡议书很快得到了众多冬泳爱好者的支持。不到一个月,水上义务搜救队就成立了。在这群平均年龄40多岁的队员中,有商人,有工人,还有知识分子、企业干部、法官等,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31岁。

  搜救队联系了洛阳市110报警台,报警台同意在接到溺水报警电话后,第一时间告知搜救队队长赵振杰。并且,洛阳市警方为搜救队提供了交通、搜救工具等多方面帮助。

  考虑到该组织的危险性和义务性,赵振杰要求自愿入队的队员都必须签订一份生死协议:“队员要对救助活动的危险性有充分认识,并对搜救行为中出现的伤亡自负责任;队员的通讯费及交通费自理;不得以各种理由向被救助方索要费用……”

  赵振杰还为每个队员印制了一张胸卡,卡片上除了姓名、电话外,还在醒目处印着搜救队的形象标志:十几颗心围着另一颗心。意思是,用一群人的热诚去救助另一个人的生命。

  当时,队员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成立的这支队伍,可以说是目前国内第一支由群众自发组织成立起来的城市水上义务搜救队。

  光荣:56次搜救,救回17条人命

  今年4月21日19时10分,是搜救队第一次出现场。

  那天,赵振杰得到市110报警台通知:一名女子欲在洛浦公园彩虹桥上跳河自杀。数名队员扔下手边的事,迅速赶到现场。搜救队员与警方紧密合作,苦苦劝说,成功阻止了这起自杀事件。初战告捷,搜救队成为洛阳市警方实施水上搜救行动的得力助手。

  4月24日20:24,一老先生因家庭琐事跳渠。5分钟内,8名搜救队员赶到,老先生被成功营救。

  5月22日10:22,洛河牡丹桥段,救起一名17岁女子。

  6月3日16:05,洛阳桥附近,救起一女子。

  6月9日12:56,洛阳桥西,救起一名男子……

  从成立至今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洛阳市水上义务搜救队实施搜救行动56次,成功救起17人的生命。

  7月9日那次救助,让搜救队员们名声大振。7月8日,洛阳市宜阳县寻村镇下河头村两名初中生落水,村民在湍急的河流中打捞了一天,没有任何成效。万般无奈之际,家属向搜救队紧急求援。那天,搜救队员解建军正在给父亲祝寿,队员张保健正在偃师老家照顾生完孩子刚刚4天的妻子,队员刘和平连续几天发高烧,但他们均二话没说,立即赶到了现场。

  搜救持续了十几个小时,其间,每名队员只吃了一个肉夹馍。最终,当溺水儿童被托上岸时,河两岸众多群众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有人高呼:“洛阳的搜救队中不中?”群众齐声应答:“中!”(“中”是河南方言中一种肯定的评价)。听到群众的这句话,许多队员眼泪应声而下。

  那次搜救结束后,已是夜晚。村民们含泪拉着队员们,要请他们吃饭,队员们硬是拒绝了。队员们说,自己是义务搜救。

  放弃原来悠闲的生活,处于时刻准备出发救人的紧张状态;冒着危险下水救人,即使因此受伤,所有的费用还要完全由自己负担———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是什么在支撑着搜救队员们去做这样的“傻事儿”?

  赵振杰说:“是责任。是一个有爱心的公民的责任。我们希望我们搜救的不仅仅是落水者,而是社会的爱心。虽然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是我们希望能够成为星星之火,点燃社会更多的爱心。”

  铁律:绝不接受被救人员的任何钱物

  为确保义务搜救队的高效和纯洁,赵振杰为搜救队员们制定了严格的“铁律”: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杜绝欠费停机、充电不开机、不接电话、忘带手机等各种现象;每次接警后必须到达现场,如有特殊原因,下次训练或聚会需向大家解释;不能接受被救人员的任何钱物……

  搜救队每周都要集中训练,每次救助后,都要开会总结经验教训。有人从桥上跳水自杀,怎样快捷救助?中州渠水下玻璃、铁丝、杂物密布,怎么办?洛河河道水情复杂,怎么办?被救助者在水底,怎样潜水更有效?队员之间怎么互相救助?……每次训练,他们都要针对类似问题进行研究。

  经过多次排查,搜救队把洛阳市各个水域的情况摸了个清清楚楚,打印成资料,发给每个队员。在这些资料上,他们分水段详解,每个水段水深多少、哪里有台阶(救人后方便登岸)、哪里有陡坡、水下的情况等等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为缓解队员上班与搜救的冲突,搜救队把队员分成两组,上夜班者一组,上白班者一组,每次实施搜救的队员起码要有七八个人,赵振杰、何延森等搜救队负责人只要在洛阳,都要到现场。

  为抢时间,搜救队员的手机都设置了单键拨号功能,并形成了分层传达搜救信息的机制。一旦出现险情,110通知赵振杰,赵振杰先通知3名队员,3名队员再分头传达给另外3名队员,如此层层传达。现在,队员们互相接到电话,就会条件反射地问:啥地方?

  对于一个群众组织,有无必要设定如此严格的铁律?赵振杰说:“我们做的是件严肃的事情,不是闹着玩。好事要做好,必须要有严格的管理和纪律,否则,再好的事情也会被搞砸。”

  难题:安全和经费无法保障

  搜救队的义举,得到了不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今年春天,搜救队员出现场时,群众看到队员跳进寒冷的渠水里救人,就悄悄在岸上放了瓶酒。有位大娘看到队员们的脚被渠底的玻璃扎破,回家拿了3双新布鞋,硬要他们穿上。

  搜救队员们的义举,也感染了更多热心人加入救人的行列。今年4月,搜救队员趟着齐腰深的泥水,在中州渠搜救一名小女孩,一位在洛阳打工的南方小伙子目睹此情此景,毅然脱掉衣服,加入搜救行列。市民李改成是一名大夫,前不久,一位受伤的搜救队员到他的诊所包扎,他得知洛阳还有这么一群人,当即要求加入搜救队,并表示以后要为受伤队员免费治疗。

  但是,也有个别群众对他们存在误解。从搜救队成立至今,赵振杰和队员始终保持这种绝对纯洁的义务性质,没有因为搜救工作收过任何人的一分钱、吃过任何人的一顿饭、接受过任何人的一件物品。但是他们有时候还是会听到这样的话:“你们救一个人能挣多少钱?政府肯定给你们发工资吧!”因为对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来说,如果没有钱,没有人会像他们这些搜救队员一样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

  “这让我们尤其感到难受!我们的队员自己掏着钱,冒着危险去义务救人,却被社会上一些人认为是谋取利益的手段,那是对我们最大的伤害!”赵振杰说。

  “也有部分溺水者家属不理解搜救队员。溺水者只要有百分之一的生还希望,队员们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可在确知溺水者已没有生还可能,搜救队员又尽力救助的前提下,有些家属却硬是逼着我们再次下水。这也让搜救队员感到十分心痛。”

  队员的安全保障问题,也是摆在搜救队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搜救队员在搜救时随时都面临着危险,虽然搜救队要求每个队员都事先签订一份生死协议,讲明一切问题由自己承担。但是从实际来说,让这些救人的英雄们独自去承担这样的风险,太不近人情。

  经费问题,也是摆在搜救队面前的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搜救队员要在接到电话之后立即赶到事发现场,因此不少队员必须打车前往。同时,由于搜救过程中经常会被水里的玻璃碴儿等划伤,因此搜救队员们的医疗费用也经常发生。有一次,一个队员腿被划伤,缝了六七针,前后花了300多元。这个队员是个下岗职工,家里也没多少钱,队员们只好纷纷凑钱帮他治病。长期下去,有些热情很高但是经济条件不宽裕的队员,就只好无奈地选择放弃。

  “怎样让我们的队员在志愿搜救的同时,能够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又该怎样处理资金和义务服务之间的关系?这成为目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但是又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赵振杰说。

  众议:社会应有扶持公益组织的顺畅机制

  洛阳市水上义务搜救队的困惑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社会各界纷纷关注,在赞扬搜救队义举的同时,也有不少群众表达了他们的关心和建议。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张宽亮说,义务搜救队的困惑,暴露出了这一民间组织的深层次问题: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规范的长效救助机制。他认为,政府应尽快建立相应的机制,保证此类志愿者行动能够规范、顺畅地开展。

  河南洛太律师事务所律师杜鹏认为,水上义务搜救队遇到的困境,凸显出我国公益组织运行中的众多法律空白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益事业不能再和以前一样由政府一手包办,只有通过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公益事业才能越走越好。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虽零散地涉及公益事业,但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都远远不能适应公益事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完善相关立法已刻不容缓。

  作者:本报记者 韩俊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