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厦门的人和之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5:41 人民网-人民日报
厦门的人和之美(图)
夏湛

  一位在厦门投资的台湾商人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初到厦门,感叹于这里的自然环境之美:蓝天碧海,绿树红花,市容整洁,空气清新。鼓浪屿处处美景,令人流连;员当湖湖水清澈,白鹭群翔。日子稍长,便感动于这里的人际和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相尊重已成风气,城市乡村洋溢着文明祥和的气息。

  自然环境之美固然靠人保护、创造,人际和谐之美更需要全体市民精心培育。多年来,厦门特区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共同努力,倾心保护和营造这座城市弥足珍贵的文明底蕴和文化氛围。

  失地农民:

  三大难题逐一解决

  城市总是在解决各种矛盾中向前发展的。对于管理者来说,重要的是正视矛盾,公正处理各种利益纠纷,使城市在动态的和谐中前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厦门市近几年征地拆迁量呈逐年增长之势,十几万农民因此面临就业、生活的新问题。为此,厦门市委、市政府领导面对面听取失地农民和村干部的意见。在七嘴八舌的倾诉中,市领导们了解到难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如何解决;二是如何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三是如何公平合理地分到征地款。

  为此,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这是一项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的治本之策。在具体落实中,思明区的做法更为彻底。该区对不同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分别实施不同的社会保障措施,政府给予适当资金补助,为失地农民建立储备金和助学基金。

  在城乡“同发展、共富裕”工程中,厦门市千方百计增加失地农民的收入。如思明区探索“村改居”后集体资产股份化模式,通过项目运作让失地农民得实惠;集美区由财政提供项目启动资金,以“普惠制”方式对失地农民入股资金进行贴息补助,现已实施12个项目,仅租金收入可使入股村民年增500元至1700元;海沧区实施国有资本稀释、退出机制,将成熟的、收益良好的投资项目产权以接近成本价的优惠价格转让给失地农民,并无偿代为管理,让失地农民按股享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今年,厦门市、区两级政府出资,为全市农民购买大病保险,最高赔付金额可达5万元,并全面实施农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职业、技工学校学习的制度,让农民的后代有一技之长顺利就业。如今,厦门8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已有5万多名转为工人。

  随着失地农民最关心的难题逐一解决,厦门市的征地拆迁得到了大部分失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呈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外来人员:

  厦门没把我们当外人

  厦门的户籍人口只有146.7万多,而全国各地来厦务工人员仅登记的就多达72万。他们在城市里是否得到善待?

  近日,笔者来到厦门市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总站,看到培训室里座无虚席,年轻的外来务工者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认真记着笔记。站长郭志宏告诉笔者,厦门市对外来务工者进行岗前的综合培训已经7年了,培训总人数累计已达140万之多,内容包括文明守则、劳动法讲座、就业政策信息、应聘技巧、计划生育等等。厦门市劳动部门为来厦务工人员提供从培训到办证、就业、维权一条龙的服务,其做法和成效得到中央文明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肯定,称之为“厦门模式”。

  厦门市政府颁布有关法规,在全国率先将来厦务工人员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外来工的工伤保险,与本市城镇户籍职工政策统一;从1999年起,厦门市将来厦务工人员纳入失业保险范畴;从2001年7月起,厦门在全国率先建立来厦务工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到目前,厦门市来厦务工人员的社保参保率达50%。

  2003年,厦门市政府拨专款5000万元,建设5所重点吸纳来厦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学校;去年,市财政局、教育局又安排728万元专款,补助贫困来厦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

  厦门市加强对来厦务工人员的维权力度,一年半来,督促用人单位补发工资4314万元。一家民营旅游企业经营不善,效益滑坡,137名员工的工资从2003年开始就被拖欠。厦门市总工会为员工们提供法律援助,今年5月,被拖欠的400多万元工资全部得到清偿。

  来厦务工人员真情回报第二故乡对他们的厚爱。今年“五一”节,14位来厦务工人员凭着自己出色的工作业绩被评为厦门市劳动模范。吕志华是外地来厦的出租车司机,5年来见义勇为协助警方抓获20多名犯罪嫌疑人。有人问吕志华为什么敢冒风险,他回答说,厦门没把他当外人,给了他温馨,他有责任当好一个厦门人,为厦门增光。

  公民道德:

  “最有人情味的城市”

  不久前,61岁的日本老人桑名拓次先生给厦门市长写了一封信,他“万分感激厦门市民带给他的快乐而难忘的旅行回忆”,原来,老人家在鼓浪屿丢失的装有钱币、证件和信用卡的提包被年轻摄影师万华亮捡到,原物奉还;上海老人蔡林根夫妇到厦门旅游,每次上公交车必受让座礼遇,感动之余投书《解放日报》,呼吁“学一学厦门人”,并由衷地感叹“厦门是我们到过的最有人情味的城市”;在厦门,无偿献血已成为干部、市民和来厦务工人员的普遍行为,这座城市的临床用血全都来自无偿献血,去年厦门再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在厦门已蔚然成风。

  500多所市民文明学校,是厦门的一大特色。这些遍布城乡的文明学校,每年上课共计2000多期,听课人数达20多万人次,使科学理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家入户,深入人心。

  厦门的新闻媒体积极行动。《厦门日报》开辟“道德新风进万家”等专栏,在16个社区、农村开展教育活动,全市近10万人参加,影响十分广泛;厦门电视台开辟“公民道德论坛”栏目,学者、专家及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论坛每周一期,连续推出150多期,其形式受到中央文明办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厦门市各部门也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建设评选活动,如市总工会评选表彰“双十佳职业道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老龄委评选表彰“十佳敬老模范家庭”,妇联评选“十佳孝敬父母好儿女”、“十大杰出母亲”,《厦门晚报》评选“十大好邻居”等,在全社会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

  入选“十大好邻居”的杨素卿一家与邻居李春花的故事令人难忘。当年,李春花照顾归国华侨学生洪瑞香的故事在厦门尽人皆知。瑞香1963年从印尼归来,不幸因病瘫痪。李春花把瑞香接回家,照顾了整整40年。如今,李春花已是八旬老人了,她如何照顾一个六旬的残疾人?邻居杨素卿向市侨办反映,把瑞香安置到市福利中心,然后把阿婆接到自己家里来照顾,一家老老少少都把阿婆当成“宝贝”来孝敬。老人有时想瑞香掉眼泪,素卿搂着阿婆说:“你是我唯一的长辈,你就把我当成女儿吧。”

  温馨的厦门,爱的故事天天都在发生。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08日 第十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