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日报:重新认知脚下的土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7:46 人民网

  1938年4月,初春的落日时分,由11位教师和284位学生组成的“湘黔滇步行团”经过68天、13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终于看到了碧波荡漾的五百里滇池,到达了西南联合大学。

  这次步行后来被称为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在这一路的颠沛流离中,这支队伍接触到书斋中无法想象的中国现实,由此获益终生。闻一多先生是步行团里年龄最大的一位。他说:“火车我坐过了,轮船我也坐过了,但对于中国的认识其实很肤浅。今天我要用我

的脚板,去抚摸祖先经历的沧桑。国难当头,我们这些掉书袋的人,应该重新认识中国了。”也正是在这一路,闻一多发现,中国虽然很穷,但民族的希望就在这块土地上,这发现改变了他的一生,使他由一个学者最终变成了战士。

  在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万千人民流离失所,万千人民的理想与梦破灭,万千种悲伤交织。据统计,当时迁移在路上的有3000万难民,这其中有55%是文化教育工作者。中国90%的大学受到了日军的轰炸、焚烧和摧毁,约106所高校被迫迁移,搬迁次数达300多次。但正如南开校长张伯苓所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奋励。”

  北平失陷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正在山西野外考古。没有任何犹豫,他们只拿了三个铺盖卷,两三个手提箱,就离开了两个人心目中最挚爱的北京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迁之路。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说,他的父辈们在最艰苦的时候也曾作过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倘若国破,则以身殉”。但他们相信只要学术研究不中断,教育事业不中断,文化传承不中断,中国就能以此为契机实现复兴。

  堪称奇迹的是,到抗战胜利之时,中国的大学从1936年的108所发展到141所,在校的学生从4万人增加到8万余人。不仅培养出大批抗战和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教、外交人才,而且奇迹般创造了一批中国现代文化史、学术史上的精品,潘光旦教授写出了《人才论》、《中国社会思想史》,钱穆拟就《国学大纲》,冯友兰完成《贞元六书》,华罗庚拿出三部数学名著……

  “读书投笔,皆系兴亡。”在抗战的烽火硝烟中,800多名西南联大学子奔赴战场;迁移在四川宜宾李庄的同济大学300多位知识青年投笔从戎,而留下来钻研学问的学生们则是孜孜以求,不言劳瘁。日后正是从这些学生中走出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走出了“两弹一星”的元勋,走出了新中国157位两院院士。

  这是一个值得追记的特殊战场,万千学人用生命和热血,护佑着薪火相传的文化种子,积攒起砥砺斗志的文化力量,保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绵延不绝。这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文化长征,家国的不幸虽让这次远行带有一抹悲壮的色彩,但对于久囿书斋的师生们来讲,这又是一次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的绝佳机会,大大拓展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学术视野和创造底气。

  今天,虽然大环境不同了,但现实的国情依然与课本上的描写相去甚远,广大的农村、遥远的山区、变化的城镇依然需要我们认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依然是我们获得真知的最好途径,中国知识分子走出书斋俯首亲近脚下土地的脚步,也依然不能停歇。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08日 第四版)

  作者:杨雪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