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国每年近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9:14 南方日报

  特别关注

  “没有药物是完美的”!虽然自古以来人们都期望出现“灵丹妙药”,但医学专家指出,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实际上,任何药物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出现副作用。其中药物的不良反应就是最突出的一点。

  擅自用药、超剂量使用及滥用药物是重要诱因

  在日前原研药协会主办的“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安全媒体座谈会”上,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文民博士援引数据显示:美国1986年证实的26753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有近1/4是严重的,其中18%导致住院,6%死亡。美国估计每年约有14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为死因的第四位。而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几十亿。

  国际上给药品不良反应下的定义为: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而据其透露,在中国,不合理用药者约占用药者的11%至26%;每年5000多万住院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多万人,其中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约有近20万。其中擅自用药、超剂量使用、抗生素滥用、对新药的过高期望都是导致不良反应的重要诱因。

  神经兴奋药“利他林”误作“聪明药”滥用

  在中国内地因药物致病的例子屡见不鲜。有段时间,上海一些中小学生家长,把属于国家二级控购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利他林”当成“聪明药”,自行给上课思想不集中、以为是得了小儿多动症孩子吃,结果使许多孩子服用后不思饮食,面色苍白,甚至产生抑郁等不良反应。

  这只是冰山的一角。据透露,中国180多万聋哑儿童中,有超过100万是因滥用抗生素而引起药物中毒性耳聋,而且目前仍以每年2万人次的速度增长。杜文民博士指出,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治病也能致病。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药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理性看待药源性疾病,合理使用药物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危害的重要前提。中国内地每年的住院病人中有超过500万人可能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它的危害不容低估。

  新药被寄予过高期望

  新药上市往往代表着医学界又有新的科研成果降生,或者某项医学难题终被攻破。然而新药在最初的临床使用中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的隐患。对于新药的认识往往会经历一个曲线:过高期望、出现问题过低评价、评价慢慢恢复、评价逐渐回归正常状态。

  1959年-1962年期间,欧洲和日本等国应用一种新药“反应停”来治疗孕妇的孕娠反应,由于效果不错,该药得到很高评价。但很快该药物被发现会引起胎儿海豹样畸形,当时在日本等国出现了很多胎儿异常。该药的不良反应敲响了不良反应上报制度的警钟!美国、日本后来都建立了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据了解,通常一种新的药品在上市之前要经过药物临床试验,但目前药品上市前的临床试验却存在着一定缺陷:例如临床试验的对象偏少,时间偏短,因此不可能观察到不很常见的不良反应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而且大多数临床试验有选择性,病人病情不很复杂。试验往往限制在特定人群,缺乏一定的普遍意义。

  常用药物也可致命

  药物不良反应不仅存在于新药中,即使是常用药物用法用量不当也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并不乏见。

  一位女护士长患了普通感冒,医生为她开了静脉滴注林可霉素1.8g/250ml。由于当天下午还要赶着上班,护士长自己进行静脉滴注。她过去曾进行林可霉素静脉滴注并未发现异常,然而这次在半个小时的点滴结束时,护士长发生猝死。事后经过检查发现,虽然其药物使用剂量1.8g小于正常健康人耐受临床试验最大剂量2.4g,但其在半个小时的滴注完却直接给其埋下了祸根,半小时滴完意味着其滴速是每分钟59.76mg,是标准给药速度的3倍!

  一位44岁的男性因为急性胰腺炎入院治疗,在静脉滴注了29天庆大霉素后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本来庆大霉素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不良反应,事后发现,该药的说明书显示,“最长连续滴注时限为14天”,事实上,该病人用药已经远远超过最长使用时间。而这起悲剧竟缘于医生和病人共同的一个想法“好了以后再巩固一下”!

  专家支招

  患者如何规避药物不良反应?

  服药前一定要看说明书

  一项30万人参加的调研数据显示:大多数患者在服药时不看说明书,不了解所服药物是否在服用后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杜文民博士指出,虽然大多数患者没有医学知识,并不表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只能被动得接受和等待,其实患者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譬如,如果事先主动看一下药物说明书,了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脑海里有个印象,如果自己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就可以迅速判断和求助于医生。

  正规的药品说明书会对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警示。如果服用OTC药品,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上面的剂量使用,同时要注意上面提醒的服药禁忌、剂量、不良反应等。

  使用抗生素前与医生多沟通

  当看病时如果医生开了抗生素类的药物,患者不妨“啰嗦”一点,多与医生沟通。可以主动询问自己的病是否是细菌感染、该抗生素用药的剂量、疗程以及口服还是静脉注射等细节问题,这样无形中医生会了解患者更多的信息,而患者也传达一个信息给医生“不要给我滥用抗生素”!

  用药不要靠别人推荐

  有些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往往听信他人的推荐而不是从专业医生或者药剂师那里获得信息,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很不相同,即使症状一样,可能导致该症状的原因也不一定一样,所以最好是听专业人士的意见,不要自己贸然用药。

  用剩的药物不可随意使用

  节约是有理的,但是对于有些以前用剩下的药物最好还是不要随意使用。如果确实要用,一定要注意药品的有效期和不良反应警示。还有一点,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有些药物以前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并不代表现在或者以后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中药也会有不良反应

  长久以来,中药因服用的个体化及疗效的持久性、稳固性广为人们所认可,其安全性很少受到怀疑,而且经常被作为对抗西医西药毒副作用的替代品来使用。但其实,中药同样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胆泻肝丸事件”是其中的代表,老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低下者也需慎用中药。即使是天然的,也并不是完全无害的。

  本报记者 沈赟昀 实习生 刘洁

  图:

  制图 陈健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