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观点交锋――100美元VS30美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16:04 青年时讯

  正方

  油价看涨

  高盛投资期货市场专家预测油价105美元一桶

  法国《世界报》认为:长期以来,四种决定性因素促使原油价格走高,即石油产量减少、为控制石油而进行的政治争夺、亚洲经济增长和维持西方消费导致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度上升。

  从1859年到2004年,这145年中,全球石油需求与供应均予以满足。近25年来,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石油需求增长超过预期,达到3.4%%,2005年将达到2.6%%。如今,全球平均每天对石油的需求是8400万桶。国际能源机构认为,世界石油需求量每天将增加180万桶,美国和中国占日增加量的40%%。即便所有油田都足量供油,也仅能满足需求。一旦有罢工、破坏或地区冲突,供应量就会下降,短缺局面会促使油价走高。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需求仍将保持旺盛。经济增长和全球人口增多将促使石油需求每年增加大约1.5%%。各种数字表明,并非石油价格上涨就会使需求减少。

  作为最大石油消费国的美国,虽然油价相当高,但汽油和柴油消费增长很快。美国需求量预计将从前年每天2003万桶、去年每天2052万桶增加到今年每天2080万桶。

  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弗莱杰说:“油价不会走低,除非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他补充说,到明年3月31日,“我们可能会看到油价达到每桶90美元。”他举例说,北半球即将迎来的冬季,石油需求将会达到季节性顶峰。但是随着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的进一步增加,石油增产能力并没有按照预期增长。尽管1999年以来油价持续走高,但石油部门所需要的生产投资却没有到位。就价格而言将不会出现重返石油及其产品长期低价的局面。廉价石油时代将告终结。

  德国《时代》周报认为:20世纪70年代初之前,南方产油国把自己作为市场参与者的主权交予少数跨国石油联合企业,参与分红10%%至20%%。由于担心这类不公正合同无法持久,跨国石油公司过去40多年间尽可能多地开采石油,以便把石油收入投向国际金融市场。

  而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由于南方产油国居民不断施加压力,甚至连独裁者也不得不国有化整合石油工业。产油国因此收回了部分市场主权,结果油价因1974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和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而两次飙升,先从每桶2美元升至10美元,然后升至40美元。

  尽管形式上获得了对石油资源的主权,市场因素仍被证明只是一个小插曲。产油国统治者继续倾向于与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作肮脏交易。由于缺乏民众监督,产油国政府继续违背可耗尽原料的市场规律,大量开采石油。工业国则成功地使市场规律在石油领域不起作用:需求持续增加,石油资源逐渐耗尽,但市场因政策造成的结构性生产过剩仍然只认为低油价。

  反方

  油价看跌

  美国汤姆森投资公司预测油价每桶28美元

  美国《福布斯》财经杂志集团预测:石油价格将会因为投机市场泡沫破灭而回落,它造成的冲击将使2000年的科技泡沫“相形见绌”。

  福布斯集团的创立人福布斯认为,由于美国遭受飓风袭击而进一步上涨至每桶70美元以上的油价将会在一年内跌至30至35美元。

  福布斯认为美国政府不断增加战略石油储备量,导致油价上涨。他指出:“投机者知道,无论油价涨得多高,美国还是会每天采购。只要美国停止购买,同时又把石油推出市场去卖,那么,市场便会一片混乱,油价便会下跌。”

  油价从三年前每桶25美元至30美元上涨至现今的水平。福布斯认为,通货膨胀以及中国和印度需求增加,只是导致油价上涨的小因素而已。其余因素全然是投机泡沫。

  美国汤姆森投资公司观点:(根据凤凰卫视节目整理)根据全球石油库存情况衡量市场供求比例的变化。美国石油库存的增加已经持续了6个月,近7亿桶的国家战略储备顺利完成。这些数据表明,目前没有石油供应短缺的问题。国际社会没有出现石油总体需求超过供应能力的情况。如果需求超过供应的话,库存应该减少。

  汤姆森公司专家艾文斯认为,实际上面对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目前石油现货市场运转正常,高位石油价格鼓励了石油生产方进一步增加产量,欧佩克组织的产量正在增加,非欧佩克成员的石油生产商也在增产。而目前国际市场上的石油需求量却因高油价的持续出现萎缩。

  金融市场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价格越高,市场买气越旺,也就促使抛售欲望减小。所以投资人和投机人将石油期货价格越推越高。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现货市场,他们只不过是希望能够在投资价格上升时保护自己的利益。在适当时机两个市场会会合,现货市场将最终取得胜利。现在期货市场反应的是金融泡沫现象。人们并没有对石油市场状况进行理性分析,只是单纯地对价格进行反应。而目前市场中存在的对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的恐惧心理,也在对期货市场的价格攀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石油危机回顾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至1974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在对西方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方面,美国经济学家估计,危机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下降了4.7%%,使欧洲的增长下降了2.5%%,日本则下降了7%%。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至1980年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34美元,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此次危机成为70年代末西方全面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美国政府估计,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大概下降了3%%。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

  1990年爆发了海湾战争。专家形容海湾战争更是一场石油战争。当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储备的控制权落入萨达姆手中,那么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都将蒙受灾难。对美国而言,海湾石油是其“国家利益”。当时油价一路飞涨。3个月的时间石油从每桶14美元,到突破40美元。不过,这次高油价持续时间并不长,与前两次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又陆续发生了几次影响力有限的,因石油供应而起的能源波动,例如在前伊拉克政府统治下因石油换食品计划引发的纠葛,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前,国际市场对伊拉克战争预期不明朗引发的石油价格波动等等。但随着西方对海湾地区控制的加强,因国际政治军事冲突而引发大规模石油危机的概率正在逐步降低。张超/综合整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