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可持续发展需要公众积极有序参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06:0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刘维涛

  背景:9月5日至7日,由全国政协举办的“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的世界各国前政要、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可持续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主题,分国家战略、公众参与、国际合作、民生与和谐社会等7个专题进行了热烈研讨。我们专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组委会副主席李蒙。

  问:全国政协作为论坛的主办方,确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是出于哪些考虑?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成果?

  答:我国经济社会多年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此次与会各国代表发言,都给予充分肯定。中国的发展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主要是利用自己的资源,通过改革开放,开展国际合作取得的。应对可持续发展这个难题的挑战,我们也遇到很多波折,但经过调整,克服了很多困难,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一些负面因素如经济危机、恐怖事件、石油涨价、自然灾害等的出现,有些学者和专家认为虽然各国都在努力,也作出了一些成绩,但整个世界经济出现了不可持续发展的迹象。

  我国的经济社会今后怎样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地发展,研究这个问题对当前我们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全国政协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出发,有责任,也有义务研究这个问题。此次论坛邀请了世界各国的前政要,联合国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世界各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学教授,国际知名企业等各方面人士。通过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外国人怎么看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而吸取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推动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问:会议开得怎么样?是否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

  答:会议开得很成功,不同国家的代表各抒己见,气氛很热烈,主要是因为会议的主题大家都感兴趣。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大家都希望可持续发展,但都面临着一些问题。有的国家政策不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的要求;有的国家政策受资源、能源、资金、土地、气候等因素的阻碍,进程也很艰难;贫穷国家就更困难了,即使资源很丰富,也不能及时地利用资金和技术把它转化成财富。各国有各国的难处,所以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论坛的主题,不同体制、不同发达程度的世界各国都有交流的基础。

  会议也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将进行研究,整合起来供给有关部门参考。

  问:您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鼓励、支持、倡导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演讲,您认为公众参与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公众参与的问题,会上代表讨论得很多,一致的意见是:公众参与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强调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首先在于可持续发展是公众自身的事业,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目的是让公众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全面发展。其次,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各方面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使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中振兴,在振兴中实现现代化。第三,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关系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当代民众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对这样关系重大的事情,公众有义务、有责任积极有序地参与。

  问:各级政协和民主党派在可持续发展中可以做哪方面的工作?

  答:政协和民主党派的活动本身就是公众参与的一种形式。公众参与,首先是参与决策,即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参与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政策、方针的制定;其次是参与监督,监督政府、企业及社会各阶层的行为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三是做好本职工作,加强自律,推动可持续发展。

  各级政协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时,组织调研、考察,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使他们作为群众的代表通过各级政协来参与决策,实现监督。各民主党派也应利用各自的优势,通过基层组织,广泛地参与到决策和监督中来。

  问:您认为在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公众参与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会议上有代表认为,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公众参与度还不够,比如现在90%的民间组织没有得到民政部门的认可。这些民间组织在没有政府支持的状态下,靠社会的募集,按照它的方式去做一些事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觉得,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参与国家决策、民主监督,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研究应该怎样管理非政府组织,正确发挥它的作用,从而给更多公众有组织、有秩序地发挥作用的平台。

  总之,我们要立足于国内,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公众有序参与的机制,加强对公众参与的技术支持,更好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09日 第八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