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校收费:15年间涨了50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10:23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记者 戚若予【金陵晚报报道】高校新学期开学伊始,收费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部高官近日连续在各大媒体谈论高教收费问题,坦承中国高等教育收费偏高,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此事激起各方面的不同反响。

  高校收费涨了50倍?

  据教育界人士介绍,中国高等教育收费改革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从国家公费培养改为学生缴费入学,同时进行的改革还有变大学毕业生“包分配”为双向选择的市场化就业。从那时起至今15年来,高校收费历经“并轨”、取消部分专业(如师范)保护政策等一系列改革,其总体走向是逐步规范。但从收费标准看,则是一条只升不降的路线。1989年,大学每学年学费大约200元,国家统计局公布当年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收入为1376元,学费占其1/7;算上学生的生活费和其他学杂费开支,每生平均每年花费600元,约占居民年收入的50%左右。资料显示,自1995年起,高校收费出现前所未见的猛增,从此持续增长不歇。截至目前,大学学费(含民办高校)一般在5000元-1万元不等,比1989年增加了25-5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9422元、农民年平均纯收入2936元。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费用约1万元,4年花费4万元左右。据此,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全部拿出来,不吃不喝不病不老,才仅仅能供养一个大学生。

  背了投入不足的“黑锅”?

  值得深思的是,高校收费开始出现“井喷”的年代,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需求喷发的年代,民众接受大学教育的愿望空前旺盛,原有高等教育规模远远落后于社会需求,高校扩招势在必行。从1996年江苏高校在全国率先扩招、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迄今,高校招生人数持续增长,包括江苏在内的许多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发展速度堪称举世无双。问题是,在高校超高速发展、越来越大地满足民众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虽然在“九五”、“十五”期间有了历史性的突破,但与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相比,显得远远滞后。看上去国家投入的绝对数是大大增长了,但是人均投入反而却降低了。南京一位曾经主抓新校区建设的校领导说,扩招之后,学校一年的招生量几乎是过去在校生的总和,建设新校区势在必行。但是建一座新校区需要五六个亿的投入,政府拿不出钱来,几乎全是学校自筹。而学校筹资能力有多大呢?科研经费要用于科研,除了校办产业只有靠收取学生学费来解决。其实,这个收费还是取自于学生用之于学生。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显示,1998年,世界各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平均为4.8%,高收入国家为5.7%(美国为7%),中等收入国家为4.9%,低收入国家为4%。而中国直到2003年也只占到GDP的3.19%。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经费资源远远赶不上高校规模的扩大。因此有评论指出:中国是在用世界上差不多最小的政府投入办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而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影响到高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尺度。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的大学是在为政府的投入不足背上了高收费的黑锅。

  教育成本是笔糊涂账?

  提到高校收费,不能不讲教育成本,因为教育成本是收费的关键因素。但目前的情况是:国家没有明确标准,各方观点莫衷一是,高教成本的构成和算法“雾里看花”。南京高校一位退休教授直言:谈高教成本实在是一本糊涂账。根据权威机构对大学教育成本的测算,每生每年7000—8000元,但近年来一些学校宣布自己的教育成本已涨至1.5万—2万元。有关专家认为,这一标准有被高估的可能。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收取学费的比例为学校年生均日常运行成本的25%。但是这25%怎么算,弹性很大,模糊不清。有人按上述比例进行了计算:设定人均学费为5000元,则大学生年人均培养成本为2万元。以一所高校有3万名学生计,则该校年运行支出应为6亿元。他们指出:目前在校生规模达3万人的高校不少,而年运行成本达6亿元的却是极少。据此判断:高校培养成本被严重高估。被高校收费困扰的家长非常盼望高教成本的透明化。但即使是教育部官员也称“高教成本目前还是一项研究课题”。所以长期以来高校成本核算没有真正进行,其运行成本由各校自己说了算。(编辑 田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