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经济利益驱动地方保护作祟 环保冲突事件频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12:50 新华网

  近年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指标,忽视环境保护,导致因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今年以来,相继发生了浙江东阳环保冲突、河南新乡污染纠纷、江苏丹阳战备河下游群众堵河、江浙太湖南岸大量春蚕中毒引发蚕农上访等一系列环保冲突事件。环保问题已经开始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新诱因。

  城乡污染加剧 环保冲突频发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污染面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从发达地区扩大到欠发达地区;污染程度加剧,形成点源与面源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严峻形势。随着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加剧,环保冲突事件时有发生。浙江东阳画水镇由于遭受化工园区的工业污染,当地群众表示:“田里的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都长不出来了,企业排放的气体熏得我们眼睛流泪。”据了解,以前最好的时候,当地单季稻亩产700公斤,现在下降了一半。为此,浙江东阳群众发出了“污染已经毁了我们的命根子”的呼声,最终引发大规模干群冲突。淮河流域一次次的污水事故让下游的众多养殖户血本无归,倾家荡产,有的养殖户受不了打击,甚至上吊自杀。污水事故还直接引发了群众上访事件。在历次的淮河水污染事故中,江苏盱眙县损失惨重。该县明祖镇镇长秦福建告诉记者,2002年污水事故发生后,养殖户集体到政府上访,他们把死鱼死蟹都放到镇政府的门口,要求政府对他们的损失给个说法。因一家造纸厂排污的影响,河南新乡三王庄村地下水污染严重,数千名村民饮水困难。村民说,村里几十米深的水井打上来的水都是黄颜色的,许多人长期拉肚子。在造纸厂污水直接排入的河流旁有大片麦田,这些地里产的麦子,村民自己都不敢吃。“污水问题不解决,以后怎么生活”?河南新乡农民多次上访反映污染之害。最后,他们采取了极端的做法,部分人甚至与警察发生了冲突。记者发现,因环保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以来,我国每年发生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不断增加,因环境污染所引发的群众投诉多年居高不下,其中群众信访事件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一系列环保冲突事件表明,当年以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做法正日益显现其后果。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不无担忧地表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未来的环境形势将是雪上加霜,不堪重负。”

  经济利益驱动 地方保护作祟

  记者分析发现,一些环保冲突事件都是在群众长期投诉无门、上访无果的情况下爆发的。河南新乡三王庄村民为了实现喝上干净水的愿望,上访多年,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而在浙江东阳事件发生前长达4年的时间里,当地农民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污染问题,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回应。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官员面对群众呼声时选择了沉默。在河南新乡污染纠纷事件中,作为污染源的鸿达纸厂年上缴税款300多万元,是镇里的财政支柱。某镇领导说:“如果这个企业停产了,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就没影了。”治理污染企业可能影响GDP的增长,进而可能影响政绩考核,加之和污染企业有着千丝万缕利益关系等原因,一些地方官员宁要经济“畸形繁荣”,不要健康发展,造成环境监管失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在基层实施严重受阻。长期在环保执法一线工作的执法人员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当地有一家大型企业,环保局去进行达标检查,发现污水排放超标。按照规定,企业排放不达标,环保总局就不能给他们盖章通过验收。执法人员当场表示:“不达标,我们就不盖章。”该企业的一位负责人笑了笑说:“我就不信这邪。”一会儿,县领导打电话过来:“方便方便,帮他们把章盖了吧。”领导一句话,执法人员“权衡利弊”,最后只能是盖章。记者还发现,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一些地方排污手段更加隐蔽,查处难度加大。河南濮阳市曾经连续三年派调查组调查黄河取水口污染状况,发现排污情况一次比一次严重,排污手段更加隐蔽。封丘县化肥厂以前通过一条明沟排污,现在排污沟被改成地下暗道,出口隐藏在一个农户的猪圈中。而新乡县新亚纸业集团则有一明一暗两个排污口,“明口”排放的废水比较干净,而另一个排污口的污水呈红褐色,流量十分大。

  环保意识提高 污染开始转移

  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开始发生转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饱尝污染苦果的地方开始整治污染问题,对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污染企业在电价、环保等方面进行限制。与此同时,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基于强烈的发展愿望,仍在重蹈覆辙,以追求短期利益为目的,制定种种优惠条件,吸引“三高”企业来本地投资,出现了污染项目“转移”新趋势,即城市向农村转移,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记者在江苏采访时发现,苏南的一些工艺落后、污染较重的企业开始向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转移。苏北的一位乡镇干部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明确表示,“我们的优势就是不怕污染”。

  浙江东阳事件发生后,江苏、安徽、江西省一些基层政府派人到冲突地画水镇进行招商引资。而浙江永康在大规模整治小冶炼企业时,江苏徐州一小镇却在永康本地媒体大做广告“欢迎小冶炼企业进行异地投资”。一些污染企业纷纷迁往落后地区,给当地经济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深受其害的群众便到环保部门上访。由于废水废气的长期排放,一些地方生存环境迅速恶化,空气质量和饮用水质量均得不到必要保证,这就造成了区域性连片污染。连片污染往往影响到一个村庄甚至一个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这些年来,河北涉县、河南沈丘县、陕西华县等地出现了癌症高发村,而这一现象并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关专家指出,污染项目转移不仅抵消了地方政府治理污染的成果,而且埋下了环保冲突的隐患,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在新的地方重新爆发。这就意味着,今日发达地区所爆发的环保冲突,将在污染转移之地继续上演。发达地区的今天将是不发达地区的明天,这种经济发展上的“近视病”,势必使地方经济发展付出沉重的代价。为此,专家建议,对污染项目转移现象,需要上一级政府协调处理,国家有关部门应调整环保行政体制,设立区域性环保综合治理机构,协调指挥环保执法行动,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记者李江偶正涛 蔡玉高 编辑:孙爱东)(来源:半月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