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华慈善总会发表调查报告:受访企业只有54%听说过“企业公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13:40 公益时报

  中华慈善总会8日发表的《中国企业公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300家受访企业中只有54%听说过“企业公民”这一概念,对于自己的社会责任,相当多企业仍没有正确认识。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企业公民概念,一般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政策相结合,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提供合理的员工福利、保护环境、参加公益活动等等。事实上,这十几年来对员工、社会和环境友好的观念

,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但《中国企业公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300家受访的中外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对企业公民这一概念的认知度只有近70%,而更多国内企业对此认知比例还不到一半。目前只有约35%的企业刚刚开始进行企业公民建设,而仅有8%左右的企业有年度发展计划,7%的企业有长期发展计划。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跨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表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在投资经营获取利润的同时,也都程度不同地承担了社会责任。但是,近年来被中国有关部门和媒体批评的跨国公司有增多趋势,这些批评多数集中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社会责任问题上。“这表明跨国公司在中国出现了社会责任被弱化的倾向。”

  王志乐分析,造成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被弱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一些跨国公司片面追求企业盈利目标,忽略了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降低了公司责任标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数量增长,把外商投资作为支撑当地经济粗放型增长的因素,对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要求降低。

  在增强“企业公民”意识上,跨国公司仍有相当多工作要做,而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做的工作就更多。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国际上正在进行的SA8000标准认证,尽管有观点认为,这是发达国家继反倾销、绿色壁垒之后,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新型贸易壁垒,但这其实也是一种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企业公民意识的有效手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强表示,将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与国际贸易某种形式挂钩或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要求和趋势,以商业手段实施劳工贸易壁垒来代替贸易制裁,也是国际上普遍可以接受的方式。只有尽快增强企业公民意识、提高国内企业素质,才能逐步提升我国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编辑:高力齐凯)

  作者:杨大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