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特别关注:独联体国家连发“颜色革命”的警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16:55 人民网

  “颜色革命”一词是来源于西方的说法,是指独联体国家近两年来发生的政治变革。因为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的“革命”都是在某种颜色的标志下进行的。

  2003年11月22日下午,当格鲁吉亚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在新议会的成立大会上讲话时,反对派“逼宫”,28小时后,谢氏宣布辞职,萨卡什维利在随后的大选中当选为格新总统。由于萨氏冲入议会大厅时手举玫瑰,所以该事件又被称为“玫瑰革命”。

  在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下,2004年12月26日乌克兰进行了第二次总统选举,尤先科顺利当选。尤先科的支持者都以橙色标识参加活动,所以该事件被称为“橙色革命”或“栗子花革命”。

  2005年3月24日,阿卡耶夫总统被迫逃离祖国吉尔吉斯斯坦,同年3月28日,吉新议会举行会议选举巴吉耶夫为新总理。因为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市花是黄色的迎春花,发生革命的时间正好是迎春花开的季节,所以吉的变革被称作“黄色革命”,也叫“柠檬色革命”。

  独联体国家产生“颜色革命”的原因

  国内因素

  这些国家都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获得独立后都面临着两个主要的历史任务:一个是完成独立进程,一个是完成社会经济转型。要同时完成这两个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经济困难。

  苏联解体以后,国与国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中断了,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还有的国家发生了内战,战争和动荡使本来就比较弱的经济遭受更大的打击。

  政治弊端。

  这些国家取得独立后,原苏联时期的国家机器和政治精英绝大部分都保留下来,原有的各种弊端也同样保持着自身的惯性,包括个人集权、权力寻租、法律虚设等现象都腐蚀着这些国家的肌体。比如,在乌克兰“橙色革命”中起到很大作用的国家安全局的一些官员,指责亚努科维奇犯有盗窃和袭击罪,并与攫取了乌克兰许多国有财产的腐败商人有密切联系,他们不想为这样一个人服务,暗中给反对派提供支持。

  贫富悬殊。

  中亚国家大多社会贫富悬殊,在涌现出大批富翁的同时,失业成为普遍现象。中亚国家的人均月工资只有几十美元。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贫富差距大,是其政局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吉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8%,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仅为30-40美元。吉许多最盈利的大企业和行业被阿卡耶夫家族和亲信控制。“黄色革命”参与游行的大都是失业人群以及农民群体,有媒体报道说,参与活动的很多人承认自己受到食物和资金的诱惑,只有少部分人是出于政治目的才上街游行。

  领导人问题。

  独联体国家独立后的第一代领导人为国家的政治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民主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外部民主压力的加大,面对国内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难题和社会思潮的快速变化,很多执政党和领导人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现象。与此同时,独立后出现的新生政治力量发展、整合加快,形成了强大的反对派。他们大都推崇西方民主体制,反对个人集权和一党长期执政。这些人深谙选举政治的运作程序,善于利用经济政治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发难,有相当的社会号召力。

  选举成为导火索。

  独联体国家在独立之初,均照搬美国模式,立宪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两届。但以中亚国家为例,除了吉尔吉斯斯坦,虽然迄今四国总统都已连任两届,但均未有离职卸任的表示。哈萨克斯坦的反对派就此攻击说,一个民主国家的法律无论怎样修改也不会允许一个总统在位超过20年。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政局动荡,都是由选举引发。选举中的操纵和不公正,如贿选、来自官方的种种限制以及官方对媒体进行控制等都引起群众不满,是政局突变的直接导火索。>>>>>

  国际因素

  美国

  从格鲁吉亚到乌克兰,再到吉尔吉斯斯坦,独联体国家已经出现的政治危机,美国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以说,美国长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影响和文化渗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来自美国的直接支持,是这些国家反对派有恃无恐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说,美国的策略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通过大规模经济援助,造成依附关系,同时争取民心。乌克兰、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是美国在独联体地区的重点援助对象。

  2.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通过文化手段扩大对政治进程的影响力。美国通过建立大学、设立奖学金等途径,扩大与独联体国家的人文交流,在青年人中培养西方的“价值观”;在独联体国家积极活动的国家民主研究所(美民主党资助)、国际共和研究所(美共和党资助)、自由之家、索罗斯基金会、欧亚基金会、国际新闻网等密切合作,美大使馆也积极协调,帮助独联体国家成立形形色色的政治组织(美国人称其为选民政治积极分子小组),从事各种反政府、反总统、反对亲总统政治派别的活动。

  3.推动独联体国家的“民主建设”,敦促这些国家接受西方的政治改革方案。美国向独联体国家提供的援助中规定相当一部分用于所谓的“民主改革”,同时还要附加其他一系列条件,促使独联体国家扩大对西方的政治开放程度。

  4.在安全领域建立合作机制,在各国的强力部门和军队中培养亲美人员。美国向独联体国家提供安全方面的各种帮助,资助军官和警官到美国学习,建立国际军事教育和培训基金。在北约框架内参与独联体国家军队改造的工作。

  5.公开支持独联体国家的反对派,为反对派的活动提供帮助。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吉尔吉斯斯坦都是政党和非政府组织很多的独联体国家,许多反政府的党派和著名反对派人物都得到了美国的帮助。一些反对派领导人和美国还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6.利用选举大做文章,鼓动街头斗争,扶亲美势力上台。

  7.在反对派失败的情况下,用制裁等手段向执政当局施压。

  8.与欧盟、欧安组织加强合作,增强对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力。

  美国

  在独联体国家的渗透,有其明确的地缘政治目标,要通过支持“革命”,造成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美国的双重依赖,彻底瓦解独联体,削弱俄罗斯,同时牵制中国和伊朗,为控制里海能源创造条件。>>>>>

  俄罗斯

  从这几次“颜色革命”的具体过程看,俄罗斯为了保住自己的“后院”和维持自己的战略生存空间,一方面不断批评、警告美国、欧盟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要“谨言慎行”,另一方面,主要是利用历史形成的纽带联系和政治支持施加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历史的、现实的限制,俄罗斯的具体作为很少,也无法给亲俄的政治势力提供现实的帮助,效果非常不好,在争夺中明显处于下风,给人以力不从心之感。>>>>>

  独联体国家产生“颜色革命”的影响

  国际层面:

  使本已失衡的国际格局进一步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倾斜,部分地区将发生新的动荡。

  独联体层面:

  独联体将更加松散,其他与俄有关的组织将遇到更大的因难,俄罗斯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

  中亚国家层面:

  吉事变已引起中亚其他国家当政者的警惕,它们将加强对国内的控制和防范,对外则可能出现两种前景:或进一步密切与俄罗斯的关系,寻求支持;或仿效摩尔多瓦模式,走上疏俄亲美之路。

  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

  吉事件发生后,上海合作组织反应无力。在吉事件前后,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因意见分歧而暴露出较多问题,没有发挥一个强大组织应起的积极作用。随着吉的变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间的关系会进一步复杂化,影响其发展前景的变数将增加。

  对中国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1)近期影响中吉经贸合作。2004年,中吉贸易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6亿多美元。吉事件使中国商人蒙受重大损失。吉局势短期内难以稳定下来,2005年中吉贸易额肯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两国贸易变化状况仍受制于吉国内形势的发展。(2)中国西部安全会受到一定影响。吉即使不退出上海合作组织,也会影响中吉安全合作的进程;“三股势力”则会从中作祟,增加我防范的难度。(3)对中俄关系也有影响。吉事件表明,俄罗斯对中国仍缺乏足够的信任,害怕中国扩大在中亚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因此,中国有必要重新评价中俄在中亚地区的合作关系并调整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战略。(4)对中美关系也有影响。吉事件表明,美国在中亚地区牵制中国的意图明显,欲在中亚地区制造“颜色革命”削弱中国对中亚的影响,并利用中亚给中国西部安全制造麻烦。因此,中亚的新变化使中美之间又增加一个新的摩擦点。(5)我国国内防变的难度也相应增加。(6)在国际舞台上,尤其是在人权、台湾等问题上,乌克兰等国很可能会由中国的朋友变成美国的棋子。>>>>>

  引申阅读:

  作者:人民网评论部策划 编辑:李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