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布莱尔访华收获金秋、谋求双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21:10 新华网

  “欧中战略伙伴关系广泛且深入,欧中合作正以更大规模向前发展,双方之间出现一些分歧和困难是难免的。”——托尼·布莱尔

  看得出来,布莱尔对此次访问很上心:脸上无时无刻不洋溢着标准的微笑;胸前是一条中国“喜色”艳红色或是一条红蓝黄相间的领带(布莱尔夫人说,在伦敦申奥成功时,布莱尔打的就是这条条纹领带);演讲顺畅,眼神炯炯,手势有力;足球场上更是脱下西装,

兴致勃勃地“开练”。有一位华裔嫂子的这位帅气首相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宴上用起筷子来也不显生疏。

  双重角色、扩大合作

  入主唐宁街以来,布莱尔已是第3次来到中国。不过除了与中国领导人讨论中英关系,他此行还多了一个任务:英国是欧盟今年下半年的轮值主席国,在欧中建交30周年之际,布莱尔将作为轮值主席国首相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8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布莱尔此行可以说是成果颇丰:与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国领导人进行了长时间晤谈;中欧领导人不仅签署了6份合作文件,还发表了长达5页共26点、涵盖中欧合作各个领域的联合声明以及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宣言。双方还同意年底前启动副外长级战略对话机制并建立能源和交通的战略对话机制。

  即便是最为“棘手”的纺织品问题,经过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长时间的谈判,也在领导人会晤结束的当天深夜签署协议,近8000万件中国纺织品在欧盟“滞港”问题得以解决。

  双重策略、亦取亦予

  中欧纺织品谈判露出曙光,其中有着中欧领导人的高层催化。与有的国家在贸易争端上一味指责中国不同,布莱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欧中之间注定会出现贸易摩擦,这与中国富有活力的经济表现分不开。但大方向只有一个:我们都需要大规模的自由贸易,这对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有好处。”

  在各国媒体参加的记者会现场,布莱尔还打着手势,用急切的语气强调:欧中贸易额从几十亿美元剧增到1700多亿美元,不仅为中国经济带来好处,也给欧方带来了成千上万的工作机会。

  此外,中英双方还在布莱尔与温家宝6日举行的双边会谈后签署了4份协议或备忘录。其中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签署的购买10架空中客车A330系列飞机的协议,涉及金额近18亿美元,成为布莱尔此访的“大单”。

  虽然布莱尔在此行中反复强调,欧中关系“至关重要”,双方除了发展经贸合作,还应该拓展在政治领域的合作。然而,正如布莱尔“专业”笑容背后也不时透露疲乏,与美国是坚定盟友的英国在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在发展欧中关系方面的任务仍然艰巨:虽然舆论此前曾揣度此次领导人会晤将正式商签中欧关系新一代框架协议,但实际并未如愿;在市场经济地位和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上,欧方也只是重复了以前的立场,分别表示:“欢迎中国在建设市场经济中取得的成就”和“确认其继续朝着解禁方向努力的意愿”。

  收获金秋、谋求双赢

  总体而言,中欧关系的快速发展却是有目共睹,成效斐然。

  6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里,温家宝总理就算起了“加法”:“昨天,我们在中欧领导人会晤中已经谈了5小时,今天上午我们又将进行2小时的会谈,中午我们还将共进午餐。加起来,我们一共可以进行8小时的会谈。这应当是一次深入、务实、坦诚和富有成果的会谈。”温总理这道诙谐的“算术题”使得严肃的会谈气氛骤然轻松了许多。

  当温家宝总理按照惯例,客气地请他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先发言时,在西方政界久经沙场的布莱尔幽默地说:“还是您先说吧,我觉得您比我说得好。”

  温家宝总理在中欧工商峰会演讲时有感而发,脱离讲稿,用了两个“想不到”来形容中欧合作发展的大势所趋:

  “30年前,欧中贸易额仅有24亿美元。谁也不会想到,30年后已经达到1700多亿美元。2003年,我在中欧第7次领导人会晤期间还建议,到2013年是双方贸易额发展到2000亿美元,现在看来,我的思想太保守。”

  “谁也想不到,在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欧方已成为向中国投资的大经济体”。

  温家宝借用古希腊人的话说,中欧本来就是一个大陆,这是“世界巨人的一个宽阔胸膛”。布莱尔对此深表赞同。他说,欧中合作领域广阔,潜力巨大,双方应适应形势的变化,增加信任,采取正确的措施消除分歧,推动政治和经贸关系并行发展,这符合欧中双方共同利益。(记者廖雷)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