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和父亲合个影(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07:10 华商网-华商报
我和父亲合个影(图)
75岁的张闾琳站在父亲的像前留念

  本报记者 胡国庆 摄

  本报讯(记者 张小刚)一走进张学良生平展馆,张闾琳的目光就被展板上父亲的照片所吸引。“真像啊!”照片上的张学良一身戎装,少年英气;照片下的张闾琳虽一身便装,质朴儒雅,眉宇间却有着和父亲相似的英气。

  鲜花掌声迎接游子回家

  少小离家老大回。昨日上午,张学良将军的儿子张闾琳先生偕家人回到了阔别68年的西安的家———位于西安市建国路的张学良将军公馆。看着自己儿时玩过的院子、住过的房间,先生禁不住眼圈发热,情绪激动。

  张闾琳一家三口的到来受到了热烈欢迎。闻听消息的群众早早站在公馆门口等候,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也全体出动,列成两行站在门口迎候。当张闾琳和夫人陈淑贞、儿子张居信从车上走下,人群中响起热烈的掌声,纪念馆两位工作人员捧着鲜花献上去。

  1935年9月,年仅5岁的张闾琳随父母搬进金家巷公馆,也就是现在的张学良公馆,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时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南京,1937年元月,张闾琳随家人回了东北,之后被寄养在赵一荻美国朋友处,这一去就是68年。

  为了迎接张闾琳的到来,纪念馆还特别展出了九件张学良和赵一荻当年的生活用具,包括赵一荻当年用的化妆盒和一把骨质梳子,一只用来榨果汁的玻璃器皿等。

  看看儿时住过的房间

  还未等讲解员介绍完馆里的情况,张闾琳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到儿时住过的房间看一看。

  沿着青砖砌成的台阶,张闾琳快步上到西楼,又爬了十几阶木头楼梯,才来到自己三楼的房间。推开门,老人的步伐似乎迟疑了一下,而后又急切地迈进去。“有印象吗?”旁边的翻译问,张闾琳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而眼睛一直在屋子四周逡巡。在当年睡过的小床上,张闾琳坐了下来,手指不停地摸索着被褥、床单,似乎在体验着当年的凉热。

  在张学良和赵一荻住过的房间里,有一张赵一荻年轻时的照片,张闾琳高兴地说:“这是母亲最漂亮的一张照片,就像明星一样。”张闾琳一会儿摸摸母亲当年用的木柜,一会儿又坐坐父亲当年坐的椅子,始终很激动。

  父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从进到院子里,张闾琳手中的照相机就“喀嚓、喀嚓”响个不停。在张学良生平事迹陈列馆里,张闾琳一边看,一边拍照,他没想到这里介绍的父亲的生平事迹如此完整,许多都是他以前未看到过的,他表示要把这些拍下来带回去留做纪念。走到父亲的一张照片前,张闾琳停下来仔细端详了很久,然后让记者给他和父亲合影。

  当纪念馆把一张影印的1936年12月13日《西京民报》送给张闾琳时,老人指着报纸上张学良的照片激动地说:“这张照片我也有,是父亲当年给我的。”《西京民报》是张学良当年在西安自己出资办的一份报纸,“西安事变”第二天,《西京民报》最早发布“张杨对蒋实行兵谏”的消息,同时还刊载了“抗日救国八项主张”。

  “父亲是爱国的,他发动了‘西安事变’,他和所有中国将士一样,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随身翻译将这段话译出时,老人的眼睛再一次湿润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