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技泰斗22年只有1篇论文(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08:38 红网-三湘都市报
科技泰斗22年只有1篇论文(图)
  侯祥麟在工作。新中国石油科技事业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以新中国的炼油技术奠基人侯祥麟为杰出代表的一代科技工作者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创新之志

  2005年6月3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院士座谈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希望大家自觉肩负起引领科技创新的重任……”耳畔回响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侯祥麟这位九旬老人的心里,激起了阵阵涟漪……

  科学家的使命在于探索未知。从步入科学殿堂的那一天起,“创新”二字便牢牢地定格为侯祥麟的职业信条。

  “新技术,深加工”——为免受制于人,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的炼油政策导向,是要“吃光榨尽”;“三年过关,五年立足国内”——石油部提出的目标催人奋进。

  在此背景下,1962年秋,炼油工业的各路“英豪”齐聚北京香山,共商自主创新炼油新工艺、新技术之大计,最终确立了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5大工艺技术为主攻方向,并借电影《五朵金花》中美丽的白族姑娘之称,取名炼油工业的“五朵金花”。

  石化科学研究院义不容辞,担纲“主攻”。时任副院长的侯祥麟压力重重。

  “五朵金花”之一的催化重整工艺,在石化工业中举足轻重。但由于需要金属铂作催化剂配料,让科研人员犯了大难。

  要知道,铂比金子还贵重,中国无铂,全靠进口。有人认为这么搞不合算,不符合国情。

  谁料,平素和气的侯祥麟这一次竟力排众议,坚持用铂。事实证明,正是这一坚持,催化重整技术才喜获突破。

  到1965年底,我国石油产品品种达494种,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4大类产品产量达617万吨,自给率100%,中国人用“洋油”的历史从此一去不返。

  随后,在侯祥麟的辛勤“浇灌”下,继“五朵金花”之后,催化裂解、乙烯裂解炉等4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又横空出世,被誉为上世纪80年代新的“四朵金花”。

  除了“种花”,实现国产化也是侯祥麟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追求。

  侯祥麟的“国产化战役”打得如火如荼:“催化裂解”技术出炉,让世界科技界和石化工业界为之一振;加氢裂化,这项被国外大公司长期垄断的重要炼油技术,实现国内自主研发。

  战略之魂

  新中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大决策,其间很多都能找到侯祥麟的影子。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国原油产量跨过了一亿吨大关。然而,炼油、石油化工、塑料、合成纤维等关联企业,分属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等多家管理。“这些企业都以石油为原料,不搞综合利用,怎么得了?”侯祥麟心急如焚:旧格局不打破,石油化工难谋大发展!

  受托于中国科协,侯祥麟以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名义,主持百余人论证,写出《关于合理利用一亿吨原油的若干建议》,上报国务院,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

  此后,侯祥麟又与有关专家酝酿,将石油、化工、纺织3大领域合为一体。1981年,在他们的推动下,国务院批准将原来分属各部、各地的8家企业联合,组建上海高桥石化公司,首开资源整合风气之先。两年后,党中央、国务院再出“重拳”,批准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由侯祥麟兼任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

  “让中国石油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石油。”这是侯祥麟多年的夙愿。作为一个大国的战略科学家,侯祥麟心系祖国,目光却放眼全球。

  1983年,兼任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的侯祥麟,率团出席第十一届世界石油大会。10年之后,在侯祥麟的竭力争取下,中国申办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喜获成功。

  一个战略科学家,必须具备前瞻能力。上个世纪70年代末,时值全球性能源危机,油价直线上涨,形势尤为严峻。作为石油部副部长,侯祥麟审时度势,组织各路专家研究制定出《挖潜增效节能十项措施》,推至全国,我国炼油工业技术水准因此跃升了一大步。

  作为战略科学家,侯祥麟的视野决不只盯着自己的本行,他更喜欢谋“大事”。中国工程院的诞生,便有其一功。

  早在1955年,侯祥麟便被选为第一批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即院士)。然而,与基础科学相比,当时很多人对技术科学知之甚少。侯祥麟深感我国对技术科学重视不够。于是,他联合张光斗、王大珩、师昌绪、张维、罗沛霖5位科学家共同向中央倡议:建立一个以工程技术专家为主的国家级学术机构。

  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侯祥麟荣选首批院士和院士主席团成员。

  拳拳之心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15年,侯祥麟这个委员当得很称职。

  上个世纪80年代,侯祥麟曾组织一些委员,对一些中科院研究所的仪器设备进行调查。当获悉其中很多已不堪使用时,侯祥麟甚为痛心。

  “再不加大投入,科研的滞后将积重难返。”他们立刻形成调查报告,提交国务院。国务院很快批下来5亿元经费。这对当时囊中羞涩的中科院而言,不啻雪中送炭。

  调查研究,撰写报告,出谋划策。在繁忙的专业研究之余,侯委员在社会活动的新岗位上频立新功:

  《关于科研院所进入大中型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15年间,侯祥麟参与组织了众多建言献策,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除此之外,侯祥麟还担任了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等一大批社会职务,老人的退休生活繁忙而充实。“社会活动家”——侯祥麟不大习惯这个称呼,“还是‘社会服务家’来得好。”在侯祥麟看来,能够为他人服务,实在是一种快乐。

  博大胸怀

  1986年7月8日,罗马巴比雷尼宫。意大利总统科西加亲自向第一位获得“马太依国际奖”的中国科学家侯祥麟表示热烈祝贺,以表彰其为中国炼油和石化科技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一回国,侯祥麟就把2.5万美元奖金全部捐给国家。

  作为中科院的资深院士,按规定侯祥麟每月可领百元交通补助费,但他坚辞不受,再三催促,才被迫领来,攒够整数交党费,一次便交了8000元。

  人们怎么也看不懂:1960年到1982年的22年间,这位石油科技界泰斗竟只发表了一篇论文!

  其实,侯祥麟也指导过很多人写论文,但没一篇署他的名。“他不让署。”石科院燃料研究室原主任刘济瀛感慨,“他把很多发表研究成果的机会让给了年轻人,自己甘居幕后。”

  很多人为他在担任石科院院长期间没做科研题目而遗憾。他却说:“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我也是共产党员,首先要服从党的安排。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好,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这是我的使命。”

  据《人民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