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苦战渌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08:39 红网-三湘都市报

  2004年,随着我国第一条时速达200公里的客货两用高速铁路——浙赣电气化改造工程的上马,作为整个浙赣铁路改造的两大控制工程之一,渌水铁路特大桥也迅速进入会战状态。经过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的建设者连续14个多月的苦战,2005年9月上旬,大桥主跨顺利合龙。浙赣电气化改造最大的拦路虎顺利解决。

  施工三难

  9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渌水河畔醴陵市丁家坊村的中铁二十五局集团三公司渌水特大桥工地采访。

  大桥共17墩2台,由于地下溶洞和暗河密布,岩层错综复杂,成为整个浙赣电气化升级改造中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工程。据项目经理唐志奇介绍,大桥施工主要有3难:一是基础施工难,桩基施工举步维艰。大桥共要打130根直径2米左右的桩基,加起来长达3500多米。其中5号桥墩要穿过4层溶洞,漏浆、塌孔、偏钻、卡钻等施工难题随时可能发生。

  二是气候环境差,野外施工难。施工最怕雨季。由于湘东地区梅雨季节和汛期较长,雨水较多。从去年5月开工,历经了2个雨季。渌水水位多次逼近历史最高水位,对施工造成巨大影响。再加上湖南冬冷夏热,施工黄金时间不到半年。

  三是大桥主跨施工的线性质量控制难。大桥主跨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跨长376米,单孔跨度64米,采用三向预应力张拉,水平、标高难以控制。

  愧对母亲

  2004年上半年,项目总工陈立汉的母亲肺癌晚期。就在这时,陈立汉接到了赶赴浙赣铁路工地的命令。他只好打电话给老家务农的兄弟们,请他们和自己的妻子轮流去医院照料母亲,自己毅然含着泪水奔赴工地。

  10月中旬,利用施工准备的空隙时间,项目部决定派人陪陈立汉一道去看望回到老家治疗的母亲。当汽车到达家乡的小镇,离家只有数里之遥时,大哥来电话,母亲刚刚去世。噩耗传来,陈立汉悲痛万分。他是母亲最引为骄傲的儿子,却等不及见最后一面,便撒手人寰。

  车一停在家门口,陈立汉就踉踉跄跄跑到母亲灵前,几欲昏倒。

  难忘父亲

  7号桥墩位于渌水河中央,要穿过10多米的流沙层和近10米高的溶洞区,是整座大桥的难点和重点所在。为了在汛期来临前抢搭施工平台,将100多吨重的钢架平台固定在水流湍急的河中,首先要将16根长16米、直径60厘米的钢管桩打进河床6米多深。由于浮吊在水面上不停晃动,钢管桩容易发生偏位,打桩非常困难。更困难的是,要形成平台,还得将重100多吨、高32厘米的工字钢纵横交错,中间还要预留精确到毫米的钻孔位置。为此,项目部成立了QC攻关小组,优化施工方案,二十五局集团指挥部组织了专家小组来现场指导。

  作为7号墩的施工负责人,项目副经理周常没日没夜地扑在工地。家就在株洲,他也很少光顾。几个月下来,体重轻了10多公斤。然而,紧张的工作中也无法让他忘怀的,是身患尿毒症的父亲。

  2004年11月中旬,周常正在组织大桥最长的一根桩基施工,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父亲病危,火速回家。但是混凝土施工不能中断啊。桩基浇注一完,周常马上就往家里赶,当他火速赶回离工地只有2小时车程的老家时,父亲已经离开人世。

  晕倒工地

  在任务压头、人手紧张的关键时刻,项目部急调公司桥梁施工能手付绍成,负责8到17号墩的施工。

  17号墩离混凝土搅拌站300多米,很容易发生堵管现象。开始设备运转不正常,多次堵管,检查、清理、拆装,一忙就是10多个小时,灌注1根桩,要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

  身体单瘦的付绍成,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扑在工地上。终有一天,他晕倒在地。可他在医院一清醒过来,拔掉吊瓶就往工地赶。

  为了赶进度,河东从7月28日凌晨4点开始,2台混凝土输送泵同时运转。二十五局集团浙赣指挥部指挥长郑烨,连续几个通宵在现场靠前指挥,最后昏倒在施工现场。现场的员工平均2个班连轴转,每天工作16-20个小时,困了打个盹,连洗澡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由于疲劳过度,不少人倒下了,10多名员工被送到医院吊水。但是没有一个中途退缩。经过持续90多个小时的施工,连续灌注10根桩和1个沉台,平均每天灌注2.5根桩,打破了施工记录。

  妻子笑了

  进入挂篮施工阶段后,项目副经理韩华林家里发生了一件事情。作为施工骨干,韩华林一年四季难得在家呆上几天。妻子既要上班,还要照顾儿子上学。为了丈夫的事业,她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整个家庭重担。2005年7月,妻子因高压锅发生爆炸严重烫伤。当家人把她送到医院,还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她反复交待一句话,我没事,千万不要告诉老韩!

  一提起这样通情达理的妻子,韩华林眼睛就禁不住湿润了。老韩知道时,妻子已经从连续5天的昏迷中醒了过来,度过了危险期。望着面容憔悴的妻子,韩华林想待在医院服侍妻子几天,弥补往日的“欠债”。然而,妻子向他下逐客令了,催促他快点到工地去。

  妻子的理解让韩华林感动万分,接下来,他对待工作更加细致认真了。由他负责的河东部分的上部结构,在全桥率先实现了合龙。合龙那天,他把这个喜讯告诉还在养病的妻子,妻子闻讯后笑了,比他还高兴。

  文/图 通讯员 戴军武 吴天铁 本报记者 李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