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书育人离不开大写“爱”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09:19 南方日报

  教师节前夕,学生老师热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教书育人离不开大写“爱”字

  话题

  话题缘起

  今天是第21个教师节。不可否认,教师现已成为社会钦羡的职业和就业的热门,而首次入围中国高收入人群,也让门外的人们对这个职业充满期待。那个一向被赞誉“蜡炬成灰”、“无私奉献”的群体社会关注度再度升高。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那么,现在在学生心目中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而老师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时值教师节,我们在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进行了采访,发现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他们绝大部分都认为,好老师的首要条件就是:爱——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事业,还要热爱生活,而有些教师师德缺失,其实就是爱心缺失。

  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课后情同兄弟,一起吃饭打球

  “要有爱心,如今大学扩招,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们也越来越忙,有没爱心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我就特别喜欢平易近人的年轻老师,在我们学院,好多助教其实只比我们大几岁,课堂上我们师生有别,但课后我们情同好兄弟、好姐妹,经常一起吃饭、一起打球。这些细节的东西其实就是他心中爱学生。”广外大二的曾同学认为,好老师并不一定要有极渊博的学识,重要的是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我们不像以前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一个系才几十个同学,可以经常和老师泡在一起,这个时候老师能多点和我们在一起,聊聊经验和思想,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让同学们喜欢。”

  爱学生甚过自己的生命

  “好老师都是爱自己每一个学生的,他的学生也会很尊敬、很热爱他。”在中大中文系,大部分同学都觉得“爱”说出容易,但在现实中,要做好却很难。让他们倍觉幸运的是,“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现在已成了中文系的传统,几十年来都是这样,一代传一代。因为进校就有导师指导每年写百篇作文,所以同学们常常借请教之机顺带去老师家“打牙祭”。一到中秋佳节、春节这样的大节,不少同学都被老师叫到家里去过。“大家也许只知道我们系有程文超那样爱自己的学生甚过自己生命的好老师;我们的黄天骥老师,快70岁了,还经常和同学们‘混’在一起,大家在校道上见了他,亲热得不得了,其实这是我们系的一种氛围,很多老师都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的老师都很忙,个个手中都有好多课题要做,有时要见见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

  尊重学生想法,悉心指导学业

  “爱”学生当然不仅仅是在生活上关爱学生。在采访时很多同学表示,尊重学生的想法、悉心指导学业也是“爱”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大中山眼科中心的一位同学就说到杨培增老师的例子。这么一位在业界有影响的科学家,在指导研究生的时候却是非常仔细,丝毫不马虎,从阅读文献、撰写综述、确定方向、开题报告、实验研究,每个环节都严格要求。有次为一个同学修改一篇综述,前后8次,花了两个月,最后这位同学非常认真地告诉杨培增老师,这次经历得到人生最大收获,那就是:“科学研究就是要像您这样严谨。”

  广外的张同学认为:“有些老师虽然年纪比较大,行为也很古板,但他们学识渊博,博古通今,如果照他说的做,时间一长,你会猛然觉得收获很大。他们备课都很认真,同学们提的问题也很认真地思考,不懂的就告诉你,下次上课再回答。这种老师也是好老师,同学们都看在眼里。”

  健康阳光且有生活情调

  对于“爱”,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说法,有意思的是,有好几位同学还提到,好老师的“爱”还要会爱自己,懂得生活。华师大的杨同学就认为,教师这个群体应该是充满阳光的,乐观、积极、向上,不是在课堂上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从教快50年的华师老教授邓树勋是位非常受同学尊敬的好老师,他爱学生,爱自己的团队,也许这与他从事的体育心理学专业有关。邓教授的形象就非常健康阳光,他在同学们面前总是神采奕奕,还很有生活情调,他的这种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本报记者 梅志清

  实习生 孙邦琴 钱科宝

  好老师心得

  有一位哲人说过:“源于爱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的确,12年的教育生涯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成功的教育需要光芒四射的爱来普照。

  ——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郑贤

  我记得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唯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拥护和爱戴。教师对学生倾注了爱,学生会把老师当作最可信赖的人,会向老师吐露心头的秘密,从而建立起融洽的感情,情通理达也就容易了。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南粤杰出教师陈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德建设的内涵会不断丰富和深化,不同的教师对师德的理解程度也会有差异,但是作为一个教师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我以为是要努力做到“八个一”,即上好每一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编好每一部教材、做好每一项研究、建设好一门课程、带好一个学科、树立一个榜样、完成好每一项工作。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广东师德标兵邓树勋

  好老师故事

  铁心坚守大山收获纯真感情

  18年,对一个城市女孩来说,刚好是一个芳华;而对从城市走向山村的温淑春来说,却是不变的一天,早上因山里孩子的一声“老师”问候而幸福满怀,半夜和着课本灯芯踏实而眠,从未更改。

  1988年那个夏天,高中毕业的温淑春告别家乡新丰,来到了闭塞、艰苦的从化市良口山区,并在三村孩子们的渴望与期盼中,走上了讲台,一干就是18年。问及深山教学的各种艰难,她只是温柔地一笑而过:“没什么,乡村教师嘛,不就是像大山一样爱孩子吗?!”

  简单、真诚而动人的笑容,却让前来的村民“抱打不平”——

  “只要温老师在,我们当爸妈的就放心了。”好些家长不断重复,她除了上课、改作业、家访,还会帮孩子做饭、剪指甲、梳头,教他们洗手、洗衣服,讲卫生,爱整洁……

  “只要阿春在,我们的村希望大着了。”三村小学邓校长说,她是用“心”去教孩子的,哪怕是再简单不过的数字、方向问题,她也手把手地教孩子,从不嫌弃或不耐烦。“18年来,三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合格率都达到100%。她的功劳很大呢。”

  “一个月工资不到400元,但常常给学生垫付学费或伙食费,而温老师有时穿的还是打补丁的衣服。”学生说。

  面对三村乡亲、孩子的一字一句,温淑春明亮的眸子噙着泪水:“其实,我每天都被感动着,我付出的只是一个老师的本分,却收获了那么多纯真的感情。我留下了,孩子们有了欢乐,大家有了欢乐,我也因此而有了欢乐。”

  今天,山村迎来了又一个教师节。昨天一早,温淑春家的窗台上就已经堆满了鲜嫩的青菜、马铃薯、鸡蛋……它们沾着露水,映着阳光,透着山里人一点腼腆,一点纯真,向这位山一样的教师致意简朴而实在的感激。一件一件地摩挲,朝阳下,温淑春笑得特别灿烂。

  本报记者 谢苗枫

  面对特殊孩子放弃改行念头

  特殊教育,这是张惠贤为之奋斗了20年的事业,这位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教给特殊孩子知识的同时还在教授着“生存和生活”。

  19年前,我国的特殊教育还是一片空白,刚刚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张惠贤听从高中老师的劝告进入了广州至灵学校。1986年第一天上班的情景张惠贤毕生难忘。那一天,她像任何一个刚进单位的新人一样充满着希望与紧张。然而,在校门口迎接她的却是一个与她年龄相仿只会“咩咩”直叫的大男孩。张惠贤吓着了,“难道以后都要与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

  但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让张惠贤在特教这块硬土地上一干就是20年。这期间,张惠贤也曾动摇过,“特教的困难与心酸只有在面对那些孩子时才能体会,改行是常有的念头”。有的孩子不懂得自己上厕所,经常就拉到裤子上了,刚来的老师洗着这些裤子的时候是一边洗一边吐!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会有情绪障碍,突然之间发起怒来就撞向老师,把老师撞得鼻青脸肿!

  特殊教育就是这样,它和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连自己的生活也无法自理的人,经常发生各种意外。“所以我不能放弃。”张惠贤认为,对特殊孩子来说,“生活就是学习,学习是为了正常点的生活”。曾经就有个特教学校的学生出去后因为不会使用饭卡,最终饥饿过度导致昏迷。

  “是爱心不够,还是教育模式不对?”原先的特殊教育更多的是在课堂上模拟生活中的事情,“有智障的孩子能理解吗?”经过探讨,张惠贤和她的同事们使用了“环境生态课程”,这一新的特教模式主要是利用学生生活的社区、家庭、康复中心的环境来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让特殊的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张惠贤说:“特教也不特殊,只要孩子笑了,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本报记者 徐林 林亚茗 实习生 黄嘉莉 通讯员 肖培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