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请记住,这是人类共同的疮疤 卡特里娜,地球的泄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09:21 南方日报

  卡特里娜的《后天》

  故事发生的一开始,画面就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大风袭击城市,广告牌被掀得漫天乱飞;海面上巨浪气势汹汹,卷进滨海的城市,疯狂地追逐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转眼,一切都被淹没在了水底;风浪止息,赫然发现窗外竟停泊着港湾外的游艇。如此的描述,取自两个地方:一个是去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后天》,一个是卡特里娜经过的新奥尔良。虚构已越来越

接近现实。

  一场罕见的5级飓风,让新奥尔良,成了美国的疮疤。而卡特里娜更化身为地球的信使,用最严厉的方式,警告人类。

  说卡特里娜是自然力的信使,是有理由的。卡特里娜在美国沿海两进两出,戏弄着美国人的神经。谁也没有预料到8月25日就已经在佛罗里达登陆的她,进入墨西哥湾后会重新反扑。

  在墨西哥湾超过32℃的海水温度、微弱的垂直风切变和强大高空辐射下,卡特里娜迅速增长为5级飓风,近中心最高持续高速为150海里/小时。8月29日,她再度进入美国大陆,在路易斯安娜州造成了如今的惨剧。预警系统早就启动了,但是大自然的脾气不是人所能摸得准的,卡特里娜不断变化,戏弄着预报员的神经。等到正式警告发出时,新奥尔良已面临灭顶之灾。

  故事的发展也有如好莱坞编剧精心炮制的桥段。《后天》或者之类的大灾难片中总有个固执己见、不知所措的政客,和一个又帅又坚强的科学家。今天的新奥尔良又何尝不是?布什政府因救灾不力面临最大危机,不过此时痛心疾首的科学家的声音,却被一场又一场借着民主、民意而上演的政治秀的夺目淹没了。个人式的英雄在大灾难面前毕竟式微。在这里,被指责、被同情,和执行救援的,暴徒、灾民和士兵,绝大部分有张黑色的面孔。人们似乎遗忘了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卡特里娜。

  反观非美国人的反应,也是件耐人寻味的事。在同情之余总有点不和谐的幸灾乐祸。有位网友的“现世报”说,有些意思。他说,这是自然对布什的“现世报”,理由有二,先是因为布什不愿签署《京都议定书》,没有努力遏止全球气候变暖,后是因为布什的伊拉克政策,将本应投入救援的美国大兵都投到了伊拉克。这观点看来有些“胡搅”,其实意味深远。这些对地球本身损害的累积,谁说不会有一天招来地球怒不可遏的大反击呢?

  《后天》的结局有些自嘲:提前进入冰河期,经历了一系列暴烈气候的地球,回复工业革命前的宁静,“地球前所未有的干净。”那我们呢?在经历卡特里娜之后,是激发自救意识的觉醒,还是又一场政治上的角力与走秀?

  朱淑萍 文

  图:

  9月2日,密西西比Biloxi,夕阳西下,美国国旗在一片废墟上飘扬。

  2005年9月1日,美国新奥尔良,一名怀抱婴儿的妇女,快接近救命巴士时已几近崩溃。

  密西西比Biloxi,Don Taylor拿起一把古董剑,发誓要死守他已被飓风摧毁的典当铺。

  9月3日,家园尽毁。玩具娃娃和家庭合影被放置在了地上,物是人非。

  一群运送食品和水到灾区的美国大兵经过一幢被焚毁的房屋。

  卡特里娜过后,直升机在灾区救起受困的灾民。

  Gary Crowe和Nora LeBlanc坐在屋外,屋里点着的蜡烛映照着美国总统的画像。

  2005年9月1日,美国新奥尔良,全民大转移行动已开始。在市圆形大体育馆内避难的灾民等待巴士把他们带出灾区。从巴士窗口望出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