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太康:测土配肥促科学种田(支农补贴到田头③)(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1日06: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太康:测土配肥促科学种田(支农补贴到田头③)(图)
太康县土肥站工作人员在帮农民取土样。

  本报记者 王明浩摄

  本报记者 王明浩

  科学施肥多打粮

  时下正值给玉米、棉花等秋作物追肥的时候。河南省太康县独塘乡程楼村村民程慎坤却并不着急先备化肥,而是先拎着土样到“土地医院”检验,并按开出的“诊断书”配肥配药。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在过去,程慎坤也认为只要多施肥,就有好收成。但肥没少施,钱没少花,地力却一年不如一年。县农技员给土地测土配方后发现,氮、磷、钾及微肥比例严重失调。打这起,老程不再“跟着感觉走”了,而是对着检测报告施肥,缺啥补啥。

  “这庄稼长得好着哩!”在程慎坤的承包田里,主人兴奋地介绍着:俺种的棉花倒伏少,棉桃大,大豆虫害少,产量上得去。这时,程楼村土壤监测员曹国梁凑过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亩玉米要亩产450—550公斤,只需施30公斤配方肥,成本50元左右;而过去,每亩至少要50公斤尿素,成本90多元。配方肥价格较复合肥低10%不说,还能使农作物增产10%,一增一减就为农民节本增效20%。

  让农民都用上“傻瓜肥”

  “只有土壤的营养结构基本上适合作物的营养需求,土地的最大潜力才能发挥出来。”太康县土壤肥料站站长刘长伟说。

  “一边是化肥价格居高不下,一边是肥料利用率太低。我国目前肥料利用率在30%左右,而发达国家达50%—60%。仅在河南,每年氮肥流失实物量就达200万吨,相当于10个中型氮肥厂的年产量。”河南省土壤肥料站站长叶学春说,“现在有句话叫‘吃瓜瓜不甜,吃菜菜不香’,根本原因就是施肥不科学、不合理,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

  连日来,太康县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员忙得不亦乐乎。8月26日下午3时,记者赶到程楼村时,技术员正忙着准备为农民讲授配方施肥,村委大院被挤得水泄不通。

  太康县农业局副局长王民军说,县里从1998年开始推广测土配肥,实行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到目前,75万亩耕地“吃”上了“营养套餐”,实现节本增效5000多万元。

  目前,河南正推行以平衡施肥为主导技术、以化验室为依托、以测配站为载体、以乡村配送推广网络为基础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在已经布点的地方,农民只要报上所在村或地块名称,就可购买已经按当地土壤状况科学配制好的肥料,农民高兴地称之为“傻瓜”技术。“这样,就把一项复杂的技术变成了简单的事情,能更快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河南省土肥站高级农艺师刘中平说。

  经过7年探索实践,河南已组建测配站150个,连锁服务网点发展到10200个,覆盖全省87%的县、63%的乡、22%的村,累计推广测土配施1500多万亩次,亩均节约肥料投入10—15元。但这还远远不够,资料显示:河南年施用化肥量超过1500万吨,但7年来,全省配制推广用肥仅50万吨,且多采取免费测土。由于资金短缺,全省多数测配站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免费测土将很难坚持下去。”河南省农业厅土肥站站长叶学春说。他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经费支持,使基层测配站不仅能养住“兵”,而且有钱打“仗”,让这项惠农技术遍地“开花”又“结果”。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11日 第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