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融西润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1日06:02 人民网-人民日报
融西润中(图)
恒春古城(中国画)

  江明贤

  陈履生

  江明贤一方面受到传统中国文化的熏陶,接受着台湾师大艺术系所秉承的来自大陆的艺术传统的教育,这是他的根基所在。另一方面,他又有着70年代初留学西班牙以及定居美国的经历,这就决定了他的学养背景的复杂性。江明贤面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和融合,反映了他对传统和现实的把握以及对传统和现实的认知。他把自己表现的物件集中到台湾的古迹风情之中,既有台湾乡土化艺术思潮的影响,也有此后本土化思潮的侵入,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将自己的笔墨语言定位在“融西润中”之上,他的艺术进入到一个“突破前人”的境界。

  江明贤的绘画最值得称道的还是那些最具个人风格的台湾风情作品。它们渗透着海洋性的气候,从街巷到田间,从官府到庙堂,从牌坊到龙柱,从门神到灯笼,无不表现出那些可以认同和值得认同的文化符号,也无不反映出那些在特定地域内的公共生活本身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江明贤所表现出来的像《清明上河图》一样的市井生活,也一样反映了与之相应的时代。他将台湾看成是自己的母亲,而对于它的表现,江明贤称为是“所要尽的一份孝心”。江明贤不仅是“观物以情”、“移情入物”,而且是“托物变情”,这在绘画上就是脱离了现实和自然的束缚。

  从绘画史的一般规律来看,市井、风情的表现很容易落入一些民俗符号中,甚至堕入到对这些符号的猎奇状态内,从而失去其中最为重要的精神性内容,使画面呈现出与市井、民俗相应的俗气。江明贤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在乡土文化与都市情怀的双重关系中,将对于台湾寺庙、建筑的独特感受形之于画面,所表达出的现实性的人文关怀,蕴涵了超越符号之上的精神性的内容。当然,这种表达的方式得力于他掌握的绘画语言,所以,由此形成了他的作品在审美上的特色。

  在20世纪的中国,许多变化进入了绘画的视野,新的建筑和公用设施以及新的交通工具等,都成了画家表现的对象,这不仅产生了新的技法,同时,也带来了审美上的变化。

  以写生为特征的江明贤的水墨画中,出现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现代建筑,表现了他对于建筑的特殊偏好,然而,建筑对于中国水墨画家来说,却是不太容易表现、不太容易处理的。江明贤纯熟地运用西画中的透视法,把建筑中的各种透视关系表现出来。而在屋面的处理中,他将现实的单一化表现得充实而丰富,特别是在《碧潭春晓》中,画面下方的平房屋面,与上方的现代化拉索桥之间的对比,给人以许多想象的空间。他的有关建筑的种种表现,没有影响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些趣味的表达,相反,这种水墨的现代化不仅发展了传统的中国画艺术,而且,为当代水墨画增添了许多新的艺术内容。

  从绘画语言方面看,江明贤的画面有比较浓重的墨气。他属于善于用墨的画家。他以墨的生动性突破了建筑僵硬的外轮廓,表现出了墨的气韵以及中国画所特有的随意性。江明贤画面中以墨气构成的色调,表现出了一种合乎科学性的素描关系,显现了学院派的基本要素。这样的方式在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主流中,非常容易看出其学术的渊源。江明贤在这一脉络之中的个体特色,又得益于一些具体的形式和笔法。除了建筑的梁柱和树木的主干用较长的直线外,江明贤基本上都是用短笔线和碎笔的皴擦,或细点以及小面积渲染的累积。他以对画面整体的把握能力,把类如披麻的杂乱和琐碎整合成一个整体,个中所反映出的无序中的体味,区别了西方绘画中的速写和素描的表现方法,当然,其中的意趣也是大相径庭。

  江明贤游走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为中国画艺术的时代发展创造了一种新的方式,这在充斥西方文化的当代,对于唤醒民族自信心,寻找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差异性和本源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11日 第八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