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受捐助贫困生该用何方式感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1日09:2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新闻回放

  每年夏天,呼吁全社会给贫困大学生捐款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细节令人深思:这些贫困大学生,除了需要接受贫困的煎熬外,更需要学会如何珍惜和善待社会的爱心———他们中不少人忘记了捐助人的姓名,更有少数人打电话找捐助人要钱时,竟如同讨债……

  批评 受资助者应学会感恩

  在社会资助资金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部分贫困生能够得到资助,那是很大的幸运。在他们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贫困学子正急切地等待资助而不可得。

  然而,少数受资助者所表现出来的绝情的态度,确实让人心痛。他们理直气壮地要求资助,却又毫不留情地对资助者说出绝情的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连这样简单的道理也不懂的人,试问,我们又怎么能够指望他们在学有所成之后,以同样的爱心来回报社会呢?“对于亲戚朋友和社会各界的感情债,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起,但我们至少要从力所能及的角度来善待和回报他们给予的爱心”,这句话是从一个贫困学子的母亲口中说出来的,对于这句话,笔者感动至深。一个年迈的母亲尚且能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社会的资助,但为什么一些正在受着高等教育的天之骄子却没有这样的心胸?

  受资助者始终应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接受社会对他们的资助,将社会对他们的这份爱铭记于心,待自己将来学有所成时,将以双倍的爱心回报社会。(冯永兴)

  反对 感恩不必拘泥形式

  因为贫困接受了捐助,而出现“涌泉之恩,无水相报”的结果,尽管这只是个别现象,但确实会让热心的捐助者感到心寒。不过如果以此上纲上线,得出受捐助者如何忘恩负义、道德品质又是如何恶劣,甚至引发出当代教育如何如何的失败,这就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

  其一,受捐助者为什么不报恩,原因尽管千差万别,但自卑心理确是相同的,如果我们强行要求他们报恩,只会进一步加深他们的自卑感,而这和通过资助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心理阴影的初衷恰恰是相矛盾的。

  其二,一定要打一个电话或者写一封信给捐助人或者捐助单位才算得上是感恩吗?其实,感恩的方式多种多样,又何必拘泥于哪种形式呢?事实上,以前很多接受捐助者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都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化对个人和企业单位的“小感恩”为对社会的“大感恩”。

  其三,很多捐助者慷慨解囊时,并没有想到过回报,既然如此,又何必事后拘泥于是否得到形式化的感恩呢?(贺艳群)

  呼吁 扶贫应从“心”开始

  本应心怀感激的受捐助者对待捐助者的爱心却表现冷漠,甚至将其视为理所当然,面对此情此景,难免让人心寒。

  然而,反观国内目前捐资助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出现诸如受捐助者“遗忘”捐助人、受捐助者要钱如“讨债”等怪现状,也并非受捐助者的一方面的责任。

  事实上,很多捐助者捐资助学都是出于一片爱心,并没有想到过要索取回报,可是这种无私的奉献,只能缓解贫困大学生经济上的贫困,却无法解决其思想上的贫困。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部分受捐助者滋生了依赖思想,甚至于理直气壮地“讨债”。

  因此,笔者认为,捐助人或者慈善机构受捐助人提供捐助时,不妨附带一定的条件,比如受捐助人在接受捐助期间必须向社会提供一定量的义务劳动等,这样既可以让受捐助人感受到捐助来之不易,又可以让受捐助人在回报社会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陈彦佳)

  反思 为何有人上不起学?

  贫困生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的事件频频见诸新闻媒体,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原因并不复杂,是高昂的学费把贫困生拒于校门之外。

  现行的教育收费有多高?有媒体报道过:一个大学生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相当于贫困家庭30年的收入。这让贫困家庭如何承受得起?就算是普通工薪家庭又能承受得起吗?

  一方面是教育收费奇高,另一方面又发动社会各界为贫困生捐款。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每学年开学之前,有关捐资助学的报道铺天盖地,但这只是在细枝末节上纠缠,却舍弃了造成这些事实的源头———高昂的教育收费。

  如果学费能够降低,让贫困生不再带着低人一等的思想负担,不再背负捐助者的恩惠完成学业,那时,这方面的话题也就无须再讨论了。(杨岳武)(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