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批评】节日呼唤轻松 师道需要沉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1日16:45 人民网

  话语一:我们为什么没有轻松的节日

  矛头指向:沉重的节日

  摘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互联网上掀起了投票支持“中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潮。新华社9月6日的报道有云:一场全球华人共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就此展开,并将于今年中秋节前正式启动申遗程序。新闻中还引述某教授的话说:“中秋”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每逢佳节倍思亲,写照了中秋节自古以来具有的“爱国爱家”的文化情结;“中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既能唤起国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更寄寓家和万事兴、祖国和平、世界大同的深刻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倡导。

  读罢这则新闻,我哑然失笑。我并不想断然否定这位教授的话有道理。只是,我感到困惑:中秋节,中秋节,这是个节日啊,一个节日要负担起“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爱国爱家”、“祖国和平”、甚至“世界大同”、“构建和谐社会”这么多重任,真是何其沉重!

  细想来,我们中国真是一个“多节”的国度。然而,几乎所有这些节日,都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罕见有西方“愚人节”、“情人节”那样浪漫、轻松的节日。有些节日甚至是“劫日”,人情客往令人头痛。

  不是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无是处。但是,节日被过多赋予某些伦理道德之类的沉重元素,却缺乏轻松娱乐的精神,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大缺陷。这就难怪会出现“土节不如洋节”的现象———过洋节时,我们是真的只想着是过节,想着如何制造节日气氛、玩得开心,何曾要去心情沉重地咀嚼政治家、道学家们的经典语录呢?

  我并不反对利用传统节日来传承文化。但是,节日就是节日,首先应该满足大众放松、欢愉的心理,这样它才会有吸引力,才能够寓教于乐,使传统文化自然地在大众心中扎根。所以,如何设法增强中国传统节日、至少是部分传统节日中的快乐因子、轻松元素,这才是一个比申遗更紧迫、更重要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传统节日复活,重新为人们群众所喜爱。阅读全文

  点评

  :传统节日的前途问题在传统日渐式微的日子里总是一个热点。从前,人们关注的是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是不是需要为传统节日立法。其实,春节倒是有法定的假期,可人们还是抱怨“年味”越来越淡。

  对于过节,特别是春节,许多人都有过穿新衣服、吃大餐的美好回忆,那时,或许是贫乏的物质生活掩盖了节日的含义。如今,当节日大餐越来越缺少吸引力、走亲访友也越来越被人厌弃的时候,人们开始真正面对“节日该怎么过、过节是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了。

  中国没有情人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婚姻的意义仅在于传宗接代,而不关心情人是不是有“情”。其实,结婚、生子必得当事人满意,然后才考虑其它第二义的东西,诸如养老啦、续香火啦等等。中秋也一样,究竟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申报世界遗产来过中秋,还是为了收拾心情、好好赏月,和亲人、爱人团聚才过中秋?究竟是为了和客户联络感情才过中秋,还是为了一家人围坐畅叙亲情才过中秋?您的选择呢?

  话语二:师道无存的师生关系

  矛头指向:师道失落

  摘要:

  《南京晨报》日前报道,某高校几名学生请老师去嫖娼,然后再以此来进行敲诈。读后使人哭笑不得,尽管世界之大,奇事层出不穷,但学生请老师嫖娼已难以使人接受,何况再敲诈钱财。

  今天,许多地方“师道”不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以为既然教师不把自己当教师,学生为什么要把自己当学生呢?现在许多研究生叫自己的指导老师为“老板”,“老板”和“老师”一字之差,可含义相差甚远。当“老师”成为“老板”的时候,说明老师和学生已经成为一种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了。

  而现在确实存在教师把学生看成牟利资源的现象,就如企业老板看待雇员、贪官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一样。小学生“教师节”要给老师送礼才能换来老师的笑脸,大学生考前给老师送礼才以顺利通过考试,招收研究生的老师可以诱奸女学生的身体时,师生之间哪还有什么“师道”?只有赤裸裸的交易关系。师生关系已经到了这一步,那么敲诈老师只不过是这种交易的延续。在交易的前一个阶段,学生付出了成本,等待着换取某种收益。但学生突然发现自己可以找到老师的软肋,逼他就范,那样成本不但可以收回来,且可能再赚一笔。何乐不为?

  如此,学生从请老师嫖娼来贿赂他开始,“师道”已经荡然无存了,他们之间只有交易,只有利益的算计,从贿赂到敲诈,一切都顺理成章。

  在这个新闻里,学生对老师有某种“敌意”,因为老师掌握着使自己害怕的资源,所以要去奉承他、讨好他、贿赂他,但这样的亲近与发自内心的尊重无关,因此一有机会就会想办法算计他。。阅读全文

  点评

  :学生叫老师为“老板”,真是绝妙,一下子就把传道授业关系变成了简单的经济关系:老师给学生饭碗,学生给老师打工。按照这个逻辑,学生敲诈老师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可以理解不代表可以接受。如果学校里仅仅存在交易关系的话,孩子们又何必去学校呢?如今,学校里发生的怪事一点也不比腐败的官场少,这也能理解。可是,你愿意接受吗?

  作者:人民网评论部策划编辑:张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