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跪文化”走进课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0:05 红网

  在中国,被冠以文化的东西可谓多如牛毛:吃饭用菜,便有食文化;品茶喝酒,便有茶文化和酒文化;穿衣戴帽,便有服饰文化……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个姓于的著名学者断言,吃喝玩乐行都是文化。那么,源远流长的下跪,就必定有跪文化了。

  我在阅读中偶然发现,我们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轩辕皇帝曾去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便是“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载于《庄子·天肴》)。北宋时,随着椅子的发明,

下跪便成了一种尊卑之礼而广为流传,官员上朝,下级晋见上级,百姓见到“老爷”便“扑通”一声跪于地,而且越是五体投地越是长跪不起,就越能显示下跪者的一腔“赤诚”。于是乎,幼童入私塾,先拜孔圣人神位,再跪先生;孩子习武,则先拜关武圣画像,再跪师傅,然后方可入学。如果将来中个秀才、进士、状元之类的,则必须跪拜“天地君亲师”,一一谢恩。跪文化就这样溶化于血液,落实于双膝,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上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提倡以鞠躬握手取代跪拜,跪文化本应同封建帝制一道“寿终正寝”,然而积重难返,下跪之习依然“此起彼伏”。如今又过了一个世纪,下跪之风仍未销声匿迹:某某公仆,为民解难,“主人”便向“仆人”跪谢;街头巷尾,不时有学童长跪于此,父亡母危,求人援手;警察抓获逃逸三年的杀人凶手,被害者家属就向刑侦队员又是恸哭又是下跪,一脸的感激涕零……有的媒体对这种画面敏锐捕捉,“真情”回放,赞赏有加。

  俗话说:社会是一所大学堂。在这所学堂内,时不时出现“下跪”的精彩画面,那么,在有围墙的校园内,情景又是如何呢?前不久我从媒体得知,某地一个年仅19岁的“人类工程师”上课时,全体学生一律要向他“跪安”。遗憾的是他三年如斯,却依然没有过足“天子上朝”瘾。近日,我听到一个朋友说,他的儿子在某农村中学读初中,一次上课讲小话,任课教师便大吼一声:“某某,给我上来1他儿子极不情愿地走到讲台,那老师横眉冷对:“给我跪下1他儿子不愿下跪,老师按住他儿子双肩,用脚踏住他儿子的小腿,强行他儿子跪下,事后,他找到老师,质问其粗暴行为,那老师则反唇相讥:“打是亲来骂是爱,你是不是不要我对你儿子亲和爱了?”他听后苦笑不得。

  当然,时代在进步,自由、民主、尊严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种课堂内公然的下跪已不多见,且遭众人唾弃,但值得警惕的是,变相的跪文化依旧大行其道,譬如,某地小学开展“讲礼貌树新风”活动,要求学生们见到小车就立正行礼,对小车以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就不在此列。这不是变相给权贵下跪又是什么呢?

  写得这里,我忽然想起媒体上铺天盖地的“补钙”广告,好像我们的少年儿童都缺钙似的。其实,身体上的缺钙并不可怕,多吃一些含钙物质的食品,多加强体育锻炼便可解决,真正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缺钙”。我们的园丁们有责任有义务给孩子们补充“精神”钙片。

  千百年来,我们都自称是龙的传人,而龙应该昂首阔步、腾云驾雾。如果在地上匍匐、爬行,那就成了蛇类。

  (稿源:红网)

  (作者:孙存准)

  (编辑:杨国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