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帅哥”是克林顿中国之行的新闻卖点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0:07 红网

  在任期间竭力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昨天亮相国内网络界盛会:第五届“西湖论剑”,作了一场不收分文的公益演讲(9月11日《现代快报》)。

  据悉,克氏此次中国之行,计划访问北京、郑州、乌鲁木齐、杭州、威海等5个城市。在郑州举办一场主题为“谈美国经济、看中国发展”的即席演讲,并与社会各界进行对话交流。在乌鲁木齐参加“中国西部(新疆)国际经济峰会”,作题为《丝绸之路与世界经济

一体化》主题演讲。在杭州本届西湖论剑的主题定为“天下”——中国互联网舞台更大,实力更强,前景更为宏阔,大戏更为精彩而玄妙。由此可见,老克此行对推动美中经济往来和中国经济全球战略之意义理应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和媒体报道的卖点。

  遗憾的是,我没有从媒体上读到多少克氏所讲内容和对话片断,倒是读到不少人为炒作的克氏“别样风采”和极尽扇情的“追星潮”。公允而论,说克氏不仅是一位杰出政治家而且是一位非凡经济家一点不过。他因此受到世界各地经济巨擘的拥戴和追捧不足为怪。事实证明,他高屋建瓴的宏论加上妙语连珠的机智,常常为听众所折服。照我看,如果非要说克氏是“星”的话,他充其量也是“政治明星”和“经济明星”,而与现今娱乐圈某些散发腥臊的“脱星”“色星”“炒星”不可同日而语。设若谓昨日的克氏成为“政治明星”靠的是卓越政绩,今日的克氏成为“经济明星”靠的则是他与时俱进的政经见识。即便说克林顿引发了“追星潮”,也是因在此而不在“老帅哥”云云。更何况,59岁的克氏当年“养眼帅哥”风采已今非昔比。

  我注意到,有媒体在报道克氏中国之行时刻意用了“帅哥”带来的“名人效应”、克林顿引发追星潮之类抢眼标题。有的如是写道:美国前总统、永远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不老的萨克斯手、“养眼帅哥”克林顿先生带着他那特有的风度与魅力。有人这样评价克林顿:“如果同他站在同一个房间中,你会发现他会吸掉所有的氧气,他就像英国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一样,会夺走所有人的注意力。”果然,这位59岁银发“帅哥”的到来,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整个郑州城的注目。“老克”来了,他所带来的一切,让人们看到了一位魅力男人的“震荡波”是多么巨大。有人告诉记者,还真得感谢企业给了他们一次见“总统”的机会。此次活动的某地组织者还告诉记者,克林顿走后,他当晚住过的房间将原封不动地保留10天,在这期间有兴趣的市民可以付5万元人民币住一晚。呜呼!吹捧肉麻扇情至此,我“只有而已而已(鲁讯语)”。

  其实,商家借机炒作是基于自身商业目的。比如,邀请克氏的某公司在当地并不为人知,经媒体铺天盖地报道“一夜成名”。再比如,某公司董事长直言不讳,他花26万元购“豪华至尊”票,并不仅仅是和克林顿合张影那么简单,还想通过和克林顿先生直接交流,详细了解国际经济潮流,以便自己的企业和国际接轨。某橱柜公司董事长说,希望此次能和克林顿以及他带来的美国商团直接交流,从而促进橱柜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可见,人家花26万元并非要享受什么“至尊”的“追星”待遇,而是要“接轨”和“促销”。有报道称,某地举行的大型演讲比比皆是,而这一次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听讲人最多,票价空前的克林顿“脱口秀”一下子改写了这里的历史。“规模最大”、“票价空前”也许可称,“档次最高”一定确实吗?报道中有如是细节:一时整,当一身笔挺西服的克林顿走上讲台时,台下震动了,所有人都被他的风采所折服。短短一个小时的演讲,赢得了在场每个人的赞誉,会场上鼓掌声此起比伏,不时有人站在台下与克林顿“合影”。“所有人都被他的风采所折服”、“每个人的赞誉”,真是这样吗?能保证无溢美之词不言过其实呢?

  克氏中国之行本质上是一次民间行为和个人行为,业界商家藉此炒作宣传无可厚非,媒体充当其免费广告工具为其火上浇油则实不应该。媒体应当告诉受众克氏来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意义作用等资讯,而不是不负责非理性地拿肉麻当有趣,拿吹捧当时髦,拿扇情当有味。告诉受众克氏来讲了什么与盯住59岁男人的脸尖叫“老帅哥”大不一样,前者可使受众于厘清事物本质中得到启益,后者则势必混淆视听误导公众趣味。“老帅哥”成为克林顿来华演讲卖点是媒体“肉麻思维”由体娱圈向社会扩散的产物,其实质是将政经明星娱乐化、庸俗化、商品化。作为一种思维和倾向,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媒体的警觉和反剩

  (稿源:红网)

  (作者:陈庆贵)

  (编辑:杨国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