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提升管理技术 有序应对紧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1:08 人民网-华南新闻

  2005年是近年来广州电力供应最紧张的一年,持续高温下,广州用电量急剧增加,到9月5日,广州电网已7次突破历史最高纪录,最高负荷达728万千瓦,比去年最高负荷增长14.16%;今年头8个月,累计供电量244.32亿千瓦时,同比上升10.78%。

  然而,缺电之年,广州的老百姓却并未感受到缺电之苦,在广州居民家中,鲜有备战缺电必需的蜡烛、油灯。这是因为面对严重缺电形势,广东电网公司主动地更多承担社会责

任,竭诚为广东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将缺电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人民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我们从广东电网公司倾力建设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可窥其一斑。

  客户用电“看得见、分得开、控得住”

  广东用电负荷构成相对复杂,存在不少工商混线情况,在缺电情况下切实保障居民用电面临不少困难。作为广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广州,全市6万多工业用户专线只有103条,仅占全市2603条10千伏供电线路的4%,而绝大多数工业负荷接在综合线路上,负荷控制可调手段少。为了让客户用电“看得见、分得开、控得住”,真正让老百姓用好电,广东电网公司不惜血本投入巨资提升用电管理技术含量,在全省铺开负荷管理系统和需求侧管理分析与决策系统建设,上半年完成2.5万户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建设,21个地市负荷管理系统主站已全部安装完毕,完成安装现场负荷终端17404台。

  广东电网公司的专家告诉记者,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工商企业安装电力负荷控制现场终端后,供电企业能实现对这些企业的远程遥测、遥信、遥控;用电高峰期间,负荷管理系统控制中心与调度部门密切联系,根据错峰用电实施方案,按电力缺口的情况,对相关用户迅速下达限电的用电负荷指标。由于实行点对点控制,负荷管理系统可以确保用户在既定的指标曲线下用电,解决了电网系统调荷避峰的实时性和定量性问题。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负荷管理系统还可以对受控用户发出紧急遥控跳闸命令,短时间内压减负荷,减少线路整片拉电的情况发生,使客户用电“看得见、分得开、控得住”,使广东在缺电之年能够真正实现“错峰不拉路,限电不减产”,从技术手段上保证居民拥有一个“不停电的盛夏”。

  控制有序“停电少、居民笑、企业好”

  作为广东电网公司应用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试点单位的广州供电局,早在1990年就开始了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多年来共建成各类终端设备1246台,其中工业用户487户,商业用户759户,形成了广东规模最大、实用化程度最高的负荷控制系统。

  今年3月,广东电网公司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广州供电局按照广东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既有系统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新的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并对新旧系统进行整合。截至8月底,广州完成新装现场终端4488台,增加可监控负荷200万千瓦,实现监控负荷310多万千瓦,占广州地区工商业负荷的80%。目前,广州供电局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终端用户达到5700多户,并将商业用户纳入控制范围,大大拓展了用电负荷管理的覆盖面,合理有序地控制相关企业的用电负荷,尽可能减少紧急停电,减少了对居民生活用电的影响。

  由于负控中心对负控企业进行功控,提前与企业沟通用电需求状况,广东电网公司在保障居民用户用电的同时,也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生产用电。2004年,广州芳村区F6因错峰紧急停电6次,今年该供电线路的工商业用户已装负控现场终端13户,监控负荷约7500千瓦;错峰用电期间,负控中心对该线路相关负控企业执行限电共压减负荷3960千瓦,使整条线路无需紧急停电。广州的大型转窑水泥厂———嘉华南方水泥厂,在安装和使用电力负控现场终端后,当电网紧张时,根据负控中心指令和负荷现场终端显示的功率,合理调整负荷,保证回转窑的运转,避免因停电而造成事故发生。位于新市镇的大型玩具生产企业———镇泰玩具集团公司,在错峰期间根据负控中心指令,预先做好错峰用电准备工作,由峰前的7560千瓦减至1530千瓦,避免生产设备因突然停电所造成的损坏,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压减后所得负荷可满足3000户居民生活用电……

  今年1-8月份,广州负荷控制管理系统共投控86天90次,最大压减负荷15万千瓦,有效地缓解供电线路的负载率,减少紧急停电次数,保证了电网正常运行。正如负控中心一位负责人所说: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让“停电少、居民笑、企业好”。

  《华南新闻》 (2005年09月12日 第三版)

  作者:赖寄丹刘圣清龙建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