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顺德:如何演绎“高基数上的高增长”(新闻会客室)(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1:08 人民网-华南新闻
顺德:如何演绎“高基数上的高增长”(新闻会客室)(图)
嘉宾:陈支贤记者:姚斌华

  话题动机

  广东顺德,中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连续多年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一;2004年在顺德8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GDP突破600亿元大关,工业产值高达1500多亿元,经济负载率连创新高。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国各地已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近两年,长三角的江阴、昆山发展锐不可挡,大有赶超顺德之势,而周边的后发地区招商引资也风头正劲,对顺德而言,可谓标兵在前、追兵逼近。

  20多年高速发展,顺德正处在一个新的“拐点”:能源等要素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一业独大”的顺德家电竞争激烈、利润日薄,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地区综合竞争力倍受考验。如何面壁破壁,如何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顺德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珠三角先发地区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也是后发地区明天必须面对的课题,在这个发展的拐点上,顺德如何再闯一条新路子?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顺德区委书记陈云贤。

  嘉宾介绍

  陈云贤: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顺德区委书记,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广东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担任广东发展银行副行长,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先后被聘为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十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和研究员。

  昆山、江阴迎头赶上,“冠军”宝座遭遇挑战

  记者:目前,长三角的江阴、昆山的经济发展咄咄逼人,顺德是不是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一旦冠军宝座旁落,作为区委书记,你怎么看这一问题?

  陈:在全国区域经济竞争中,我们不会总是冠军,现实不容回避。今年上半年,从GDP、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及出口总额等多项指标来看,昆山、江阴在总量和增幅上,都有超过顺德的趋势。虽然这些数据不一定具有完全可比性,但是它从总体上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

  对于这类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说过:对手是朋友,追兵是标兵。一方面,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寻找顺德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措施,以寻求顺德真正能够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

  记者:从上半年的经济指标看,顺德经济发展呈现哪些特点?

  陈:今年上半年,顺德GDP增长20.2%,工业总产值增长28.3%,财政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4.6%,外贸出口增长24.4%。这是顺德经济多年来少有出现的好势头。一方面,顺德上半年经济增长经受了电力供应不足、土地指标偏紧、原材料上涨、个别大型企业经营困难等多重不利因素的严峻考验;另一方面,我们虽然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但好些项目需要二到三年才产生效益。尽管如此,顺德经济仍然出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我们倍感振奋和欣慰。

  “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破解“短板”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记者:面对新一轮的竞争,顺德靠什么赢得竞争与发展的主动权?

  陈:要推动顺德经济高基数快增长,率先在县域经济中迈上新台阶,在未来三到五年再造一个“经济顺德”,必须要有能带动经济增长的几大产业和一批大型企业,为此,我区最近实施了“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

  所谓“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第一个“三”是指三大产业必须协调发展,第二个“三”是指每一产业中至少要重点扶持三个以上的支柱行业,第三个“三”是指每一行业中至少要重点扶持三个以上的龙头规模企业。

  记者:“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看起来似乎有点简单,对顺德来说它的战略意义究竟在哪里?

  陈:一个非常现实的现象:在顺德经济总量中,第二产业占60%左右,在第二产业中家电、电子信息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这种较为单一的产业比例,如果一旦出现应对国际贸易或技术壁垒不力,将会对顺德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从经济安全、优化产业结构与自主开发核心技术的角度出发,“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成为顺德当前推出的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这样说,现在中国能够有如此清晰的防范区域产业风险的政策和措施并不多,这是顺德在宏观经济层面所采取的根本性措施,是一个宏观的、总体的和系统的发展战略。

  记者:在推进这一战略的过程中,顺德有哪些高招和妙招?

  陈:我们推出三大举措,首先是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现在有两句经典之话:“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做品牌,超级企业做标准”;另一句是:“一个专利影响一个企业,一个标准影响一个行业”。在全球化大生产的格局中,由于缺乏研发、品牌、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我们的制造业处在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国际竞争力偏弱,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较慢。

  就顺德而言,据今年中国名牌的评审结果显示,顺德新增8个品牌名列其中。至此,顺德拥有中国名牌达到18个,位列全国同级区域的第一。在后品牌时代,我们要继续擦亮“顺德制造”这一金字招牌。

  对顺德来说,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名牌战略”,而要向更高的“标准化战略”迈进,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与国际接轨,促进企业再迈上一个新台阶。目前,顺德已有100多个产品标准成为国家标准,每年均有超过800多个企业产品标准进入国家标准备案库,参与国家标准制订。为此,顺德区委、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通过奖励、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让企业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第二大举措又是什么?

  陈:第二大举措就是将顺德打造成为联合国采购重点基地。我们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措施,引导顺德的企业通过申请成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顺德的企业有102家被联合国正式吸纳为联合国的采购供应商,这一数字将近占了目前整个中国企业作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数目的一半。

  能够使顺德成为联合国采购基地,这不仅是要使顺德企业在管理上严格遵循国际惯例,在产品质量、技术运用上也要过得硬,这么多的企业成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这是对“顺德制造”的肯定,同时也是最好的宣传。

  记者:我们了解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顺德就有三家上市公司,但时至今日也不过四家。作为经济学博士、原广发证券公司的董事长,对此,你如何看待,下一步有什么大动作?

  陈:上市对民营企业来说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募集资金,还可以使民营企业拥有更多的核心技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现在国有企业提出要转制,其实民营企业同样需要转制。企业上市就是民营企业转制过程,就是要使企业由家族式、父子式的管理模式变为现代企业制度,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变为一家信息透明的公众企业。

  事实上,大力推进龙头企业上市步伐,也正是我们“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中的第三大举措,我们出台了相关政策,也成立了上市办,鼓励更多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大,促进企业低成本快速扩张。可喜的是,顺德现在已经有2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待上市,我想,不出两三年,顺德企业将形成一个上市高潮,一个资本顺德的崭新形象又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国际化”,谋求第三次发展潮

  记者:从顺德2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看,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陈:顺德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之初到上世纪90年代初,顺德推进“工业立县”战略,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使顺德经济结构从农业经济为主转为以工业经济为主,实现了初级工业化;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顺德全面推进以行政体制改革为先导、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体制改革,实现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第三个阶段是从本世纪初到今天,顺德通过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跨越式发展。

  记者:将国际化作为目前三大战略任务之一的顺德,如何看待不断向家门口逼近的国际竞争?

  陈:如果在前几年顺德的市民对国际竞争还浑然不觉的话,那么现在在顺德,恐怕每一个市民都会切身感受到“狼来了”所带来的各种冲击。

  比如,去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三周年。仅过半年时间,在今年上半年,世界商贸几大巨头,沃尔玛、特易购、吉之岛、易初莲花等先后进驻顺德,就是一个典型事例。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各种承诺的进一步兑现,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进一步加剧,顺德发展到了今天,我们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参与和应对国际竞争。

  外资商业巨头进驻顺德正在逐步改变顺德人民的消费方式,同时对本地零售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明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这一冲击显然将来得更加猛烈。但是,“危机”包含两方面含义,如果毫无准备就是“危险”,将使自己陷入处处被动的困境;如果能够看准问题所在,采取有效措施,就是“机会”。一句话,措施有力就是“机会”,措施不力就是“危险”。目前,我们关键就是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利用核心技术来支撑产业的发展。

  记者:“顺德制造”到了今天,最大的“软肋”在哪?

  陈:应该说,“顺德制造”造就了顺德昔日的辉煌,涌现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和品牌,为顺德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顺德企业争取了很多国家级的荣誉,专利申请量连续9年位居全国同级行政区域首位,博士后工作站占全省的九分之一强。可以说,现在顺德不少企业与行业都是中国的“NO.1”,很多都是“国字号”,它们的产品与技术水平事实上也是国家水平。

  但回过头来看,对于顺德的缺陷与不足,我们也要相当清醒地认识到。客观地说,与国外相比,顺德的企业、产业与技术发展水平还是处于中端或中端稍微偏上的水平,其主要的优势和竞争的手段还主要不是依靠技术取胜,而是依靠成本和价格的低廉赢得市场。到了今天,当日本东芝在顺德大量从事节能与环保电器生产的同时,作为“中国家电之都”的顺德民营企业这一块却还没启动,这就是顺德家电产业的软肋。放开一点说,那就是与发达国家、国际上一流企业比较差距仍然不小,尤其是在核心技术方面。

  记者:在国际化这样一个背景下,很容易放大看到自己的“软肋”,从另一方面看,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谋求顺德未来的跨越发展之路?

  陈:顺德未来的发展依靠两条腿,一条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提升,另一条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如果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本土产业和企业,过度依赖外资,将会缺乏独立性,其发展就会受制于人。过分依赖外资可能使地区经济套牢在低中端产业的陷阱中,因此,中国的强大与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本土企业,在于真正的民族工业。

  中国的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浙一带,而广东最发达的地区就在珠三角。顺德民企既有规模又有数量,顺德经济发展到了今天,我们觉得自主创新极为重要,否则发展速度就会受到遏制。

  为此,我们将建立更加有效的技术创新公共平台,促使企业技术再上新台阶,并且结合前面说到的“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通过标准化战略、联合国采购、扶持企业上市等系列措施,扶持和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新兴支柱产业参与国际竞争,使整个顺德在新一轮的国际化竞争中领先一步,再创新的辉煌。

  (资料整理:王基国)

  《华南新闻》 (2005年09月12日 第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