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闲话“钟鸣蛙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3:30 舜网-济南时报

  “钟鸣蛙静”是新近评出的“明湖十景”中的一大胜景。“钟鸣”指的是大明湖公园南丰祠大殿东侧晏公台上的明昌钟亭,该亭因亭内悬挂着明昌钟而得名。大钟铸于距今八百余年的金章宗明昌年间(1190~1195年),高2.4米,口径1.8米,厚0.13米,重8000公斤。钟铸成后,最初安置在城内县西巷的开元寺内。到了明代,官府占寺以扩充官衙,遂将此钟移于大明湖滨的康和尚院(后改称“镇安院”),并筑楼悬之;镇安院在成化年间(1465~1487年)又更名为“钟楼寺”。民国年间,钟楼遭废圮,古钟也被荒置于市井宅舍之间。1993年,济

南市府拨款在原晏公祠遗址晏公台上筑建新亭来悬挂古钟,并将此亭命名为“明昌钟亭”,自此遂成为大明湖公园的一大景观。每当夜幕来临或晨曦初露时刻,这雄浑清越的钟声好似金声玉振,响彻碧湖,经曲岸水面回荡互激,与周边苍烟暮霭、水树碧草应和,由近及远,绕耳不息,使人闻声心明意净,恍入梦境。当代诗人石川在题为《明昌钟亭》诗中所描述的正是这种美妙的意境:“钟声雾破千峰晓,竹影风移片月明”。

  著名学者徐北文教授曾为明昌钟亭撰写楹联:“金钟鸣处蛙声静,璧月升时客梦清”。联语中所歌咏的境界恰与名景“钟鸣蛙静”相吻合。在大明湖,与金钟鸣响相对应的必是蛙声寂静。很久以前,在济南的街头巷尾就流传着大明湖里“蛙不鸣”的传说,这一大自然生态之谜后来被清季诗人王象春记录在其所著的《齐音·大明湖》一诗注文之中:“湖在城中,宇内所无,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至于蛇不现,蛙不鸣,则又诞异矣。”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这些奇异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传说逸闻便“应运而生”,在世间流传开来。相传有一年夏天,乾隆皇帝来到济南游览大明湖,时值中午曾在历下亭休息。群蛙齐鸣,使他难以入睡,于是下令:青蛙不准鸣叫。从此,大明湖的青蛙便“奉旨”再也不敢鸣叫了。其实,这种传说是经不住推敲的。试想,在明人的著作中就已经有了大明湖内“蛙不鸣”的记载,这与百余年后来济南的乾隆皇帝又有何关联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明湖“蛙不鸣”的自然生态之谜早已被解开。科学家从大明湖的水源——地下泉水做出了解释,认为大明湖这种较凉的水质与一般的地表水不同,从而导致青蛙无法发情,因而也就“不鸣”了。□任宝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