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怀念蚕丝专家———费达生(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4:3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怀念蚕丝专家———费达生(组图)
  苏州丝绸博物馆收藏着一件普普通通的蓖麻蚕背心,如今那双编织它的手永远停下了。2005年江南酷热难耐的盛夏里,费达生离开了我们,给我们留下无尽的哀思。

  费达生,蚕丝专家,一生从事蚕桑丝绸科学技术的推广。1903年10月她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同里县。父亲费璞安,曾留学日本,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母亲杨纫兰,早年从事幼儿教育。费达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4岁入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学习,受到蚕丝教育家郑辟疆的熏陶,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她立志献身祖国蚕丝事业。1920年夏,从女蚕校毕业,学校选派她去日本留学,次年考入东京高等蚕丝学校制丝科(东京农工大学前身)。留学期间,她看到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以蚕丝兴国,成为我国的强劲对手;又因经常受到一些日本人的歧视,更激起了她发愤图强,重振祖国蚕丝事业的决心。回国后她仍回到女蚕校工作,追随郑辟疆,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长期深入农村,从事桑蚕丝绸科学技术的推广。她于20年代开始组织蚕业合作社,推广科学养蚕制丝。1929年,她创建了吴江县开弦弓村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成为我国较早的乡村工业。抗日战争期间,她在大后方组织了川南蚕丝实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她为全面提高蚕丝业,做了大量工作。1985年3月9日她积数十年之丰富经验,在《经济日报》上发表了《建立桑蚕丝绸的系统观点》的论文,对促进全行业的协调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直至她走前的那一刻,费达生一直坚持着她的事业。费达生对于中国蚕丝业的贡献,使她成了中国著名的女蚕丝教育家、改革家,并被媒体称为“中国乡镇企业之母”。近年来她又孜孜不倦地探索对蓖麻蚕的开发利用。她像春蚕一样,誓把最后一缕丝,全部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她默默地坐在竹椅上剥茧、捻丝,已成为人们记忆中抹不去的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9月12日 第八版)
怀念蚕丝专家———费达生(组图)
一九八二年费达生在丝绸厂指导工作。(资料照片)

怀念蚕丝专家———费达生(组图)
一九五七年费达生访问苏州东山养蚕户。(资料照片)

  作者:苏州丝绸博物馆 沈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