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小纸片治住“公车多动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4:49 舜网-济南日报

  公车私用,一直是个屡禁不止的老大难问题。正因为其牵涉面广、社会关系复杂而敏感,所以有些部门治理起来有点畏首畏尾、力不从心,以致在社会上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近期,吉林省国家级贫困县靖宇县推出了给公务车贴标签的举措,一张小小的纸片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公务车暴露在公众目光之下

  近日,靖宇县的党政机关所属车辆公开贴上“公务车”标识,接受纪委及群众的监督。

  在靖宇县街头,随处可以见到贴在各单位公车风挡玻璃右上角的“公务车”标识。正面为绿底红字,标识上还有“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县标及监督举报电话,尤其是晚上,由于其良好的反光效果,十分醒目。标识的背面为注意事项:不准公车私用、不准酒后驾车、不准滥用特权、不准非司机驾车。下方为所属单位、编号及核发机关。

  目前,靖宇县贴有“公务车”标识的车辆首批试点共有112辆。标识由靖宇县纪委统一印制,与县公安交警部门联合,按照各单位小汽车编制,集中时间在县交警大队院内进行了统一张贴。为严肃工作纪律,县纪委规定,发现党政群机关首批试点单位没有张贴标识的公务车,一律按违纪处理,还要追究车辆所属单位党政领导的责任;公务车标识必须保持完好无损,对人为撕扯、遮盖,造成标识损坏的,给予司机经济处罚,同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对各部门新购、更换、变卖公务用车,必须到县纪委进行及时申报,否则一律按公车没贴“标识”处理。

  “我们制作的‘公务车’标识,同年检标识一样,必须贴在风挡玻璃内侧,上面有纪委的举报电话,擅自参加婚礼和旅游的公车可以摘掉车牌,但却换不掉风挡玻璃,群众根据这个标识就可以随时向我们举报。”纪委监察局副局长李国福说,“我们特意把这个标识做成反光效果,即使在夜间,‘公务车’3个字也十分醒目,有利于群众对公车的监督。”

  靖宇县同时规定:公车3次参与婚礼和旅游活动的,除给予经济处罚外,还将给予主管领导及单位主要领导党纪、政纪处分;司机擅自出车,停止驾驶工作半年;违规违纪3次以上,车辆坚决收缴,主管领导予以党纪、政纪处分,并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贴上了‘公务车’标识,我们在监察时会很直接,避免了许多烦琐的程序,并且可以防止公车司机面对监察时造假。”李国福副局长说。

  记者在靖宇县纪委及县交警大队了解到,自“公务车”标识张贴后,至今还未发现一例公车私用的情况。

  公车私用浪费惊人

  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上曾透露,据非正式统计,2004年中国官员用车耗费3000亿元。有鉴于此,一些政协委员呼吁,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政协委员孙继业指出,中国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一年至少在5万元以上,地方公务车的开销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6%到12%,有些地方甚至更高。

  “公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一辆公务车的年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可达5万元以上。”“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党政机关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左右。”列举上述公务车存在的弊端后,全国政协委员孙继业说:“超标准、超编制配备使用小轿车问题屡禁不止,‘屁股底下半座楼’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公车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但是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公车改革指导意见,各地改革方案不一,也引起了不同的社会反响。

  日前吉林省二十多辆公车因为参加婚礼受到了处罚。据当地媒体报道,吉林省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后一段时期,吉林省将不定期地对公车私用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特别是通过事前监管来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想杜绝公车私用的现象,就得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分析目前公车制度存在的问题,吉林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公车给当地的财政带来很大负担,据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

  在一些高档消费场所门前密密麻麻停放的车辆十分显眼,走过的市民侧目心寒:“这里面有多少是个人消费,有多少是私家车和出租车,这样的场所一般老百姓是可望不可及的。”更有给车牌子蒙上“遮羞布”的车辆不时出现,这样的车遮遮掩掩到底为了啥。让公车走入阳光下,接受群众的监督,更体现了政府对遏制公车腐败的决心。

  遏制公车私用根本在接受群众监督

  涉及到公车的问题之所以难办,其实说白了,就是公共权力被滥用,某些领导及其“身边人”舍不得放弃既得利益。因为对外,车子是身份和地位及权力的象征,对内,则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所以,虽然国家三令五申地出台禁止公车私用的规定、措施,但是一到手中掌握着具体实权的某些领导手里,规定、措施便如泥牛入海。

  一摞摞的红头文件没有管装公车多动症”,竟然让一个小小的纸片给制止住了。给公车贴上了标识,实际上是有关部门拉下脸面管理,让其时刻置身于人民群众的监督视线内,假如公车私用,老百姓可以直接拨打电话进行举报,使用公车的人就会受到应有的处罚,可见给公车贴上标识,就等于把监督的权力交给了群众。但是,尽管把公车置身于群众监督之下,还需要有关部门对被举报的车辆和相关人员真正进行处理,千万不能让举报人心灰意冷,对政府失去信心。(齐海山 王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