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学成果大奖为何受冷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4:51 中国青年报

  大树上结出硕果,可不同于种菜,播下种子很快就见收成。

  第五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日前揭晓,获奖项目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多年默默耕耘、艰苦努力获得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总体上代表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

  然而这个“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虽然是国家级大奖,大多数人并不熟悉;这些花费很长时间精心培育出来的教育硕果,也很难引起社会舆论的巨大波澜。倒是平时一些“时鲜蔬菜”类奖项,因频繁现身闪光灯下,让人们并不陌生。

  大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这些压低枝头不张扬的硕果,对于教育的影响力是长远而持久的,其生命力和价值远非那些速成的“时鲜蔬菜”可比。“凡是伟大的,必定简单”———因成功破解费马大定理而名噪天下的大科学家安德鲁·怀尔斯日前来华,采访他的记者最深感触之一,就是这位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背后独具魅力的“基地”和“摇篮”,而“北大的院士们说,平时的评估消耗了太多的精力,怎么可能潜心做研究?又说,怀尔斯用7年时间做秘密研究,不跟组织上打招呼,这么长时间不出论文,在中国早就没津贴了,更不用说评职称,分房子。

  除了正常教学,还要发论文,评职称,分房子,抢指标,争课题经费……中国的大学老师够累的了。全国人大代表刘长瑜大声疾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更要讲究科学的政绩观”,希望将大学老师从各种“考核标准”和衣食住行琐事中解放出来,为教师创造一个相对自由、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和工作氛围,让“基地”和“摇篮”真正成为创造力、创新力迸发的圣殿。

  高校就是知识创新的基地,衡量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准应该是教育实践。如果教育研究成果不进行转化或根本无法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只是为成果而“成果”,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实践。这次国家评出这些成果有两大意义:一是表彰鼓励那些为人才培养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教师;二是要推广这些优秀成果,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这些成果中知识创新的含金量很重,比如特等奖“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以较大的受益面加强了学生能力为主的成才培养,促进了大学生实践培养环节的完善。这些成果的完成者,绝大多数都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其中不乏知名院士。

  安德鲁·怀尔斯在从事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从没有考虑过什么“勇气”、“身份”和“身败名裂”,中国大学中一些教师,虽羡慕安德鲁·怀尔斯做出巨大成就的那份从容和优雅,但打破现行教师身份等改革真地落到自己头上,还是宁愿无功,但求安稳;宁愿在相对充裕的经费支持下,继续做着熟悉的所谓“基础研究”,也不愿意尝试创新和长时间在某项教学研究中“坐冷板凳”,内心对成果推广和转化深感畏惧,害怕因“成果”经不起检验而“身败名裂”。

  中国的高等教育,一方面呼唤涌现更多优秀教师和成果,一方面急功近利、不重教育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滞后机制和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树木与树人》的作者贺麟尖锐指出:我想建“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新说,并不是要在教育大业上欲速助长,急功好利,而是指教育功效之速,远非如一般人所想像,教育不是迂阔难期实效的事,我们要有一种警惕,若办教育不认真,或方针办法有错误,其坏影响短期内即可立见。

  贺麟的担忧令人警醒:不管是“十年树人”,还是“百年树人”,最终要看大树上能结出多少真正有价值的硕果。

  如果大树只开花不结果,徒有其形,或者仅仅结些“时鲜蔬菜”甚至“伪劣瓜果”,如此伟大而艰巨的树木与树人工程,就有可能发育不良、半途而废。

  作者:张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