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世界屋脊起巨龙(经典中国·重点工程篇)(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6:06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世界屋脊起巨龙(经典中国·重点工程篇)(图)
本报记者 王政

  编者按: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开工4年来,这条被称为“天路”的钢铁大动脉,已经穿过了风火山,跨越了昆仑山,通过了唐古拉山,向拉萨挺进。今年,将实现站前工程全部完成、铺轨架梁全线贯通,明年7月将实现试运营。

  为高质量完成这项造福青藏人民的伟大工程,建设者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难题,谱写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新篇章。如今,在这条“天路”所经之处,碧水、蓝天、白云、绿草映入人们眼帘,藏羚羊悠闲自得地来来往往,钢铁巨龙已成为雪域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8月24日上午,银装素裹的唐古拉山上,数百名建设者屏息凝神,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10时25分,随着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一声令下,南北两架高原铺轨机伸出长臂,把两节长25米的轨排稳稳落下,青藏铁路铺轨胜利通过了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上图:新华社记者 嘎玛摄)

  钢铁巨龙跃上唐古拉山,是青藏铁路建设无数激动人心时刻中的一个。自2001年6月29日开工以来,数万建设者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斗冻土,高质量完成了昆仑山隧道、风火山隧道、通天河特大桥、清水河特大桥等一个个标志性工程,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拉段,今年将铺轨架梁全线贯通。

  以人为本,克服高寒缺氧难题

  “抬脚踏云走,举手霓作裳”。多少年来,美丽的青藏高原,以其挺拔的雪山、秀美的藏北草原、激越的雅鲁藏布江、神秘的藏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然而,对于铁路建设者而言,雪域高原高寒缺氧、气候多变,是常人生存的“生命禁区”———青藏铁路格拉段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线的85%左右,年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5摄氏度,空气氧含量平均只有内地的50%—60%,风沙肆虐,紫外线强,自然疫源多。在这样的环境中施工作业,一般人都会产生头昏脑涨、胸闷气短、四肢无力等高原反应,严重的会患上急、慢性高原病。

  为确保参建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一方面大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三级医疗机构,配备了制氧站、高压氧舱、救护车等大型医疗设备,免费供应高原保健药品,实行医生昼夜值班巡视,严格落实工前、工中、工后的体检制度……开工以来,全线共接诊病人41万余人次,全部得到有效救治,创造了“高原病零死亡”的纪录。

  技术创新,制服冻土融沉隐患

  在地图上,西藏的安多并不起眼。但在青藏铁路的施工图上,安多却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点。由此往北上溯550公里,是青藏高原的连续多年冻土地带。而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一直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组组长张鲁新告诉记者,冻土会随着季节交替不断冻结、融化,造成路基冻胀、下沉,严重影响铁路通车,因此,青藏铁路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避免出现融沉。经过对冻土数十年的研究,科研工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冷却路基的思路,并设计了多种工程技术措施保护多年冻土。

  在青藏线上,你会看到许多路段采用块石路基和块石、碎石护坡路堤,有的路基顶部还铺设了遮阳棚、遮阳板,这些设计在夏季能对路基产生热屏蔽作用。有的路堤两边还埋设了高效导热的热梆、热桩,当温度较高时,自动温控风门关闭,阻挡热量进入通风管;温度较低时,自动打开,冷却路基。

  环保领先,精心维护脆弱生态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听着腾格尔淳厚的歌声,望着车窗外悠然自得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如果不是轻微的高原反应,你也许不会意识到正处在青藏铁路施工工地上。

  青藏铁路公司和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建立了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每个具体工程上马前,首先要通过环境评估;在施工过程中,首开环境监理的先例。

  “绝不做破坏环境的罪人”,青藏铁路建设工地的指挥长们嘴边常挂着这句话。在日常施工、生活中,环保意识更是深入人心。在铁路沿线,常可看到为羚羊等野生动物迁徙而铺设的通道,移植回路堤的草皮完好如初。为自然保护区修改线路走向、为野生动物让路等故事,更是不胜枚举。

  “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世界一流高原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要求,是青藏铁路建设者决心达到和必须达到的目标。”4年来的成功实践,让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对此充满了信心。

  从横空出世的莽莽昆仑到白雪皑皑的巍巍唐古拉山,从长江源头的沱沱河沿到风光秀丽的拉萨河畔,一条钢铁巨龙崛起在“世界屋脊”!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12日 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