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秋节杂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8:44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郭振亚

  中秋节即将来临,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月饼。好像吃月饼就是过中秋节的惟一象征,而节日文化却离我们渐行渐远,剩下的只有一个“吃”字。春节我们吃饺子,元宵节我们吃汤圆,端午节我们吃粽子……倘若问一下,中秋节为何吃月饼而不是吃汤圆或粽子,恐怕有不少年轻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中秋节既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一定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暂不说中秋节的来历,因为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仅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就够你说上大半天。比如《唐明皇八月十五梦游月宫》,他见到了捣药的白兔,见到了又高又大的桂花树,见到了“广寒清虚之府”……后来就兴起祭月、拜月、赏月的风俗;比如《八月十五杀鞑子》,为了推翻元朝的统治,这一天,把写着“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藏在月饼里互相传递,互相联络,月饼成了起义的宣传载体。从此,吃月饼之风大盛……最美丽的神话故事,就是《嫦娥奔月》。嫦娥的丈夫,是射掉九个太阳,为民除害的后羿。他从西王母那里弄来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后羿的弟子趁后羿不在,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无奈,只好一口吞下,于是,身轻如燕,飞上了广寒宫……百姓同情大英雄后羿和嫦娥的遭遇,每年八月十五夜,摆上供桌,放上月饼,企盼他们夫妻团圆。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因而写八月十五的唐诗宋词,常常运用这个与嫦娥有关的典故,比如杜甫的“……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苏轼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辛弃疾的“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这些与八月十五月亮有关的诗词,表现了诗人们的高尚情怀。

  历史传说、神话故事、车载斗量的中秋诗词,以及望月、赏月、拜月、吃月饼等风俗,不都是我们的中秋文化吗?

  这几年,不少有识之士,对洋节在我国的泛滥,提出了振兴我们传统节日的节日文化,是大有深义在焉。宣传节日文化,我们的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体,义不容辞。

  报载,台湾词坛大家、83岁的庄奴先生和大陆词坛大家、78岁的乔羽先生,两人为今年的中秋晚会合创了主题歌,其歌词为:“我读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什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夜里又见月儿圆/又见桂花黄/为什么年年中秋夜/夜夜思故乡。为什么夜夜思故乡/故乡情意长/有兄有弟有姐妹/共享明月光/今夜里天上月儿圆/地上桂花香/好一个花好月圆中秋夜/天地共久长。”

  默读这首中秋晚会主题歌,我心潮澎湃,久久难平。想像着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可以边看晚会丰富的节目,边听海峡两岸的歌词高手合写的主题歌,边尝着圆圆的月饼,全球华人团圆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夜,该是何等的赏心悦目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